福建都有哪些有名的寺庙福建人气最高的八大

福建佛教历史悠久,于三国的吴晋时期入闽,于梁代呈迅速发展之势,宋代时达到全盛,所建寺院居全国之冠,至明代归于平淡,到清代又出现复兴之势。福建高僧辈出,名山古刹众多,寺藏佛学经典浩繁,文化底蕴丰厚。近现代,一批名僧尊宿在福建弘法,影响深远。福建现有寺院多座,僧尼约1.2万人,佛教寺庙和僧尼总数均居全国汉族地区首位。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福建人气最高的八大寺庙吧。

一、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地处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是闽南乃至全国闻名的佛教寺院。因其与普陀山普济寺同为主祀观音菩萨,又地处普陀山之南,故名南普陀寺。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庙周围保留众多名人题刻,寺后崖壁有个很巨大的“佛”字石刻,常有游客来拍照。

南普陀寺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左侧的慈善楼与右侧普照楼,左右对应,雄伟壮观。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大雄宝殿里供奉着西方三圣,大悲殿内奉祀观音,十八罗汉分居东西两厢。而在藏经阁内,可以看到各类珍藏佛教文物。普照楼最为出名的是素菜馆二楼的素斋和寺庙的素饼,上面还挂着天下第一素宴的牌匾。

二、泉州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年),初名莲花道场,唐开元二十六年(年)更名开元寺,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的建筑沿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是紫云屏、天王殿、拜亭、拜庭、大雄宝殿、桑蓬古迹、甘露戒坛、藏经阁等。整个寺庙古色古香,古树森森,免费为信众、游客开放,香火很盛,每天来烧香拜佛的人很多,也有很外地游客,是到泉州必须打卡的地方。

天王殿也是开元寺的山门,现存建筑是公元年修建的。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为唐朝的石柱风格。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主建筑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如来佛祖。其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标志和象征。

三、西禅寺

西禅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工业路西南侧,地处福州西郊怡山之麓,是福州五大禅林之一。寺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隋末废圯。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为“清禅寺”,后改名为“延寿寺”、“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这里环境优美、绿树葱茏,寺内有很多荔枝树,法堂前庭的荔枝树是宋朝就有的古树,至今仍在开花结果。寺院大门坊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也是西禅寺历史的见证。

西禅寺内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阁以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建筑36座,还有唐七星井《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碑、五代慧棱禅师舍利塔、清代壁画等,最珍贵的文物是藏在藏经阁内的康熙御笔的《药师经》,但游客通常无缘看到。初次游览西禅寺,一定要去寺内的报恩塔,共有14层,每一层都有佛祖成佛的故事;玉佛楼里那两尊精美的玉佛也很值得一看;此外还有五百罗汉堂、观音阁等都很有看头。

四、鼓山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位于福州东南郊鼓山的山腰之上,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鼓山别名石鼓,地处闽江北岸,乃福州的天然的屏障。据传因山顶有一巨石,其形似鼓而得名。涌泉寺创建于唐建中四年(年),初名为华严寺。唐武宗灭佛时,华严寺被毁。年,闽王王审知修建新寺国师馆。宋朝时,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年改称涌泉寺。明代该寺曾两次毁于火灾,相继修复、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年,康熙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

涌泉寺依山势而建,各个殿堂拾级而上,给人以很大的纵深感和雄伟的气势,与平面布局的一般寺院相比更具大寺风范。整个寺院是由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圆通殿、钟楼、鼓楼、藏经阁等构成完整的佛寺建筑群。寺院规模宏大,殿堂壮伟,大雄宝殿金碧辉煌,雄伟壮观,而藏经阁藏经二万余卷。寺前的两座精美高大的陶制塔,至今已有九百年历史。寺门前有一深池,正中立有一观音塑像。寺庙周围汇集古今两百多块摩崖石刻,其中以蔡襄的忘归石和朱熹的“寿”字闻名。

五、承天寺

承天寺又名月台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南俊路东侧,原为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公元-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赐名承天寺,历代屡经重修,现存寺宇是清康熙三十年(l年)重修的,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泉州的古寺众多,但承天寺依旧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其知名度仅次于开元寺。这里环境清幽,寺中植有榕树、柳树、龙眼树、白内叶树等二百多棵植物,掩映于各座殿宇楼阁之间,浓荫遍地,是闹市中难得的清净之所。

承天寺的整体建筑风格没有太多闽南建筑的华丽繁复,寺院结构错落,却依然宽敞明快,没有任何扎眼的装饰。寺门坐东向西,入门处为月台,高悬“月台”二字竖匾。进入山门,不见拜亭,而是条幽幽的长道,长道的南侧,是七座佛塔。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是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文殊殿,全都坐北向南。这里也曾经是弘一法师讲经弘法的地方,山门壁柱有弘一法师题联:“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寺内也可以觅见“弘一法师化身处”,是一个使人安宁的地方。

六、泉州少林寺

泉州少林寺又名镇国东禅寺,位于泉州市丰泽区古道街,地处清源山余脉东岳山下,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武侠片、武打书中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说法,而少林之中,又分南北少林。泉州少林寺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经历几度兴废,史迹犹存。寺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十分优美。主要建筑都是近几年来大修或重建的,富有传统建筑之美,庄严大气,非常有佛门清净之地的感觉,是修行的好地方。

泉州少林寺红色而气派的寺庙建筑群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富有艺术和历史感,值得琢磨。经过山门后,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然后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雄宝殿、观音阁及藏经阁,左右有罗汉堂、达摩堂、执事馆、祖堂等。寺院结构随着山体层层递进,两边的廊庑上雕刻着使用各种拳法棍法的武僧。观音阁里面的观音造型也是这里的一大看点,它是由两块非洲菠萝格红木雕刻而成的,高达12米。山门口还有演武厅,是进行武术表演的地方。

七、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广化路,地处莆田城南的凤凰山麓,为全国重点寺院,列三座全国样板寺庙之榜首。广化寺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年),原为“南湖三先生”的讲学之所,后献于金仙禅师,取名“金仙院”。宋太平兴国元年(年),宋太宗赐额“广化寺”。宋代是广化寺的鼎盛时期,当时有10院,下辖庵,僧众达千余人。广化寺与泉州开元寺,厦门南普陀寺、福州鼓山涌泉寺并称福建四大寺庙。这里还是福建佛学院的所在地。

广化寺现建筑群是清光绪初年依旧寺重修的,整个布局以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祖堂(上为卧佛阁)为中轴线,坐北向南,全长米,气势磅礴。大雄宝殿建在高2.7米的基台上,为抬梁式殿堂结构。天王殿前有两座北宋治平二年所建的石径幢,其中一座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在寺前左侧普门庵前,还有宋乾道元年前建成的仿木楼阁式释迦文佛塔,五级八角形,高30米。塔内为八角空心室,宽敞明亮,内壁嵌有石级,供人登援,可至各层塔门外。

八、漳州南山寺

漳州南山寺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九龙江南岸的丹霞山北麓,南背靠丹霞山,北面向九龙江,原名报劬崇福禅寺,是唐开元年间(公元~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明朝改称南山寺。寺内现存建筑群为清末重修,寺内的历史古迹以南山寺五宝最为著名,它们分别是重达多公斤的大铜钟、用天然石笋雕刻的佛像、血书滑缘经、光绪帝御赐藏经及缅甸玉佛。在这五宝中,以缅甸玉佛最为珍贵,它由纯汉白玉石雕琢而成,是清末年间从缅甸运回的,目前我国仅存三尊,南山寺的这尊是最大的。

漳州南山寺坐南朝北,规模宏大,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现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东侧还有城隍庙,后山有塔院等建筑。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大雄宝殿的左角悬挂一口直径三尺八寸,高五尺六寸,重多公斤的大铜钟。它本是唐朝铸造,元朝延祐六年(年)扩建寺院时重新铸造,钟上有元朝住持僧右愚的题铭。钟声洪亮,几里路外还可听见。

对于福建人气最高的八大寺庙你怎么看,欢迎发表意见和评论,我们一起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2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