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博清代瓷器收藏,以康雍乾三朝为主

世界范围内的综合性博物馆,或多或少都得有瓷器收藏。苏州博物馆算市级博物馆,看看它的清代瓷器收藏水准如何。

苏州作为江南首邑,“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鉴藏文物之风盛渥,藏家辈出。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瓷器以康雍乾三朝的官窑为主。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清代青花,以康熙朝为最佳。从技术上讲,康熙青花的蓝色最蓝,颜色清丽,很好看,被叫作翠毛蓝。而且,康熙青花的颜色已经可以分出层次,一件器物上可以“见深见浅”,蓝得深深浅浅,更具表现力。

清康熙青花海水龙纹棒槌尊。

康熙朝的龙纹比较凶!

清康熙豇豆红釉团螭纹太白尊。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

清康熙斗彩海水龙纹盘。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清康熙郎窑红釉瓶。

朗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因其于十八世纪始产于清朝督陶官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故称“郎窑红”。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

清康熙虎皮三彩盘。

虎皮三彩釉是康熙三彩中的重要花色品种,它是以黄、绿、紫三色釉间隔混杂点染于器身,烧制过程中经自然晕散形成不规则的、似虎皮状的斑片而得名,以奇特取胜。

清康熙青花镂空开光人物图碗。

清康熙五彩花篮图菊瓣盘。

五彩属于釉上彩,即先烧素器,出窑待瓷凉后,画上彩,再次入窑,温度在低于第一次烧造温度下进行第二次烧造。所以看,五彩瓷的制作成本高于青花,这是五彩长期“不如”青花的原因之一。

五彩应该是创烧于元代后代,可能受到景泰蓝制作的影响。但明朝初年,文人更喜欢素雅的瓷器,认为五彩在内的彩漆俗气。因为上层文人的喜好,这是五彩瓷发展较慢的第二个原因。

五彩瓷有两个高峰,一个出现在明代的嘉万时期,尤其是万历时期,五彩瓷一度超过青花;另一个出现在康熙年间。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寿桃结树图天球瓶。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釉里红不好烧啊,釉里红的着色剂是含铜的化合物,氧化亚铜这种物质温度高就挥发了,瓷器就成了白瓷。

清雍正粉彩仕女弈棋图灯笼尊。

粉彩,是最后诞生的主要瓷器品种。在五彩的颜料里,加入了“玻璃白”,颜色有了晕染,有了过渡,表现力更强。

粉彩的诞生是受西方绘画的影响,画法上更加注重写实,注重了明暗、层次、过渡……。在五彩颜料中加入玻璃白后,颜色有了深浅的变化,有了晕染的效果,所以画面的质感和表现力都更好。

粉彩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两朝将其发扬光大,一直到清末都有官窑生产。同时,民窑也大量烧造粉彩。

清雍正仿哥釉露胎达摩立像。

清雍正斗彩洞石牡丹花蝶图盘。

清雍正洒蓝釉石榴尊。

洒蓝,又称“雪花蓝釉”、“洒蓝釉”。明宣德时景德镇所创,清康熙时烧制成熟。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

清雍正白釉盘口瓶。

清雍正青花折枝花果纹盖碗。

清乾隆青花矾红海水龙纹折沿盘。

雍正朝的龙纹也雄健有力。

清乾隆仿官釉五管方尊。

清乾隆仿官釉三联葫芦瓶。

康雍乾三朝瓷器制造已经登峰造极、技术如火纯青,除了创烧,就是各种仿,仿古代名瓷、仿各种其他材料的器物。这是瓷器制造上的高峰时代。

清乾隆粉彩绿里荷花形杯。

清光绪粉彩山水百鹿头尊。

乾隆的这种百鹿尊看过,光绪的这是第一个。

外行看来,也很不错。

清宣统粉彩折枝花团云龙纹方盘。

没想到看到一个宣统的。

洪宪“居仁堂制”粉彩鹊梅图折腰碗。

没想到还有这个,算民国吧。

推荐相关阅读:

故宫半解:遇见延禧宫大修

故宫年:清朝对于外朝的最后建设是重修这座大殿

首博“万年永宝”展,看壁画修复成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10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