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有漆器,渊源甚古。韩非子的《十过篇》及刘向的《说苑》中均有“舜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的记载,可见自虞舜之世就知道用髹漆来装饰器物了。然而,古代的漆器只用漆液涂髹于器物的表层,以增加其美观。在漆器上再加以雕刻的技术,至唐以后方逐渐兴起,至宋代蔚为大成。
张应文所撰《清秘藏》记载:“宋人雕红漆器,宫中所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宋代雕漆之精美,已无缘得见。唯明清两代的雕漆工艺品,显露其制作精美,工艺纯熟。
“皇家长物——宫廷陈设及佛像专场”精心甄选数件明清剔红工艺品,上雕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吉祥图案,运刀自然,朴实古雅,钿螺巧点,刀笔精摹,实为难得。
LOT
清乾隆剔红西番莲文具盘
L:24.3cm
盘呈椭圆形,体髹朱漆,底承四瓦足。外壁饰锦地纹,盘心剔刻西番莲纹饰,全器构图平衡和谐,雕工细致精巧,层次清晰,予人以华美富丽之感。清代雕漆重刻工而轻磨工,乾隆时雕刻尤为精工纤巧。
LOT
清乾隆剔红花卉云福纹菊瓣盘一对
D:33cm×2
参阅:1.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Lot成交价人民币
此盘成对,圆形,菊瓣式口,乾隆帝于后者御制诗中称此类器形「攒英如菊秀」,赞誉有之。盘口沿镶铜鎏金铜边,矮圈足。通体髹朱漆,盘内外壁菊花瓣状均匀对称,共15瓣,每瓣内亦雕琢对称折枝菊花纹,枝叶交缠。盘内中心如意云头纹开光,开光内锦纹地上饰,中剔刻一大朵菊花,其次五蝠环绕,再有折枝四季花卉八组,均匀分布在大花四周,其间以翻转的花叶衬托,花瓣饱满丰腴,或仰或俯,姿态各异。盒外壁每片瓣内分饰折枝菊花图案,花卉满铺,甚是热闹。花间装饰蝙蝠、内缘装饰如意云纹,以表“万事如意”。盘内、外壁均剔缠枝菊花为饰,配以盘心菊花,以祝连寿多福。
菊花,花群中的“隐逸者”,最讲究气节的花卉之一,与梅、兰、竹共称四君子,风劲斋逾远,霜寒色更鲜,成为高洁的象征。自古民间又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它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全器造型优雅,剔刻精细,纹饰繁密,一刀剔下,不见败痕,髹漆肥厚艳丽,取意生动,具有典型清代乾隆朝富贵华丽风格。原配雕镂空台几式木座,与菊瓣盘相配,天然统一。更为难得是此盒为一对,盒外形及纹饰均相同,流传至今一对均保存较好,实属不易。
LOT
明剔红花卉高足杯一对
D:13cm×2H:10cm×2
参阅:北京保利秋拍Lot,起拍价30万人民币
此杯敞口,弧腹,较深,高圈足,足底端外撇。其外壁髹红漆,上下镶银胎。此样式高足杯又称马上杯,即高足杯,是宋元时期北方马背民族十分流行的一种
器类,因骑马不便,故将杯足做成高足,以便马背上使用方便,尤其是蒙元时期,颇为流行,有金、银、瓷、漆等多种质地。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高足杯类别较多。
整器采用剔红雕漆工艺,层层堆漆,剔雕出花鸟图案,刻画生动传神,颇为难得,为明代中期之画风。整器造型别致,雕工精细,纹饰丰富,是一件珍贵的明代漆制品,可与明代弘治至嘉靖间的同题材青花瓷制马上杯互为印证。
LOT
清中期剔彩三多纹桃盒一对
L:13.5cm×2H:8.8cm×2
拍品作寿桃形,盖、盒以子母口相扣,造型周正灵动,制作工艺精湛。内壁、盒底髹饰黑漆,外壁、盖面均以剔彩为饰,外壁于锦地上设三多纹,寿桃、佛手、石榴三种瑞果饱满,寓意“多福、多子、多寿”;盖面雕百宝盆,盆中金银财宝滚滚欲落,其上分别施“寿”、“山”二字;字中开光雕寿星,身周伴以鹿、鹤、蝙蝠,取“福禄寿”之意。整器构图满密,寓意福寿吉祥,为清代剔红精品,成对传世,可堪珍藏。
LOT
清乾隆剔红大吉葫芦瓶
H:32cm
此拍品为清乾隆朝之物,乾隆一朝持续六十载,盖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盛世王朝,文化艺术可谓遍地开花,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形势。清宫养心殿造办处承制了大量雕漆名品,无论是整体技术水准,还是艺术风格都趋向顶峰,具有气势磅礴、优雅高贵、择料精良、造型成熟、工艺精湛、纹样华美之大家气魄。
葫芦生命力极强,适合南北栽种,更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分贵贱的常见蔬菜,因此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儒家因其谐音寓意“福禄”,又其因造型似吉又称大吉,而道家则将其奉为须臾不可离身的宝器。该「大吉」瓶即以葫芦仿生制作,侈口,外撇圈足,大小葫芦圆浑匀称,整体造型形象庄重。口沿饰蕉叶纹,足墙饰回字纹。上下葫芦间各开四个圆形开光,开光内以锦纹为地,上下各嵌鎏金大字“大”、“吉”。品相完好,用卓越的剔红工艺将葫芦的吉祥寓意表现于一器之内,令人叹绝。
LOT
清乾隆剔红百宝嵌“松鹿延年”百寿座屏
55×25×58cm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19—屏联》,故宫出版社,,P-。
插屏又称砚屏或台屏,古人将其置于砚端以障风尘,多以玉、石、漆木为之,屏心常见镶嵌大理石、彩瓷等。宋代文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说:“古无砚屏……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其实砚屏之用,当在苏东坡、黄庭坚之前,然古砚屏存世无多,难以详考。时至清代,宫廷和上层阶层的居室内,广泛地应用插屏与挂屏等家具,但其实用性已基本退化,成为室内陈设的一部分,主要起的是美化环境的目的,故往往不吝成本,极尽精工之能事,而其设计与制作又与不同的场所与位置紧密相联,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风尚。
此件乾隆时期的剔红百宝嵌松鹿延年万寿插屏,双面均工,造型规矩,端庄大方,稳重典雅。木胎,屏座、屏心联为一体,通体髹红漆剔雕纹饰,漆色红润纯正,雕工娴熟。框缘饰“卍”纹,内框饰回纹,站牙和绦环板均饰西番莲纹,一面屏心四周嵌紫檀围成方形开光,内以黑沙漆为地,百宝嵌工艺装饰,松树,梅花鹿,山石。恣意曼妙,生气盎然,妙趣横生,一面剔红雕刻百寿纹。寓意长寿多福。
背面
此屏为典型宫廷之案头陈设,品相良好,造型大气,工艺卓绝,典雅大方,品相一流,一面面琳琅满目,一面文人气息颇足,特别是所嵌各器均保持原装,流传至今,弥足珍贵,装饰效果独特,应为清代宫廷生活中的观赏品,日常陈设于案几上,气韵饱满。此类插屏是在皇帝的御命下,臣子尽心苦琢,能工巧匠不遗余力,所创造出的集漆雕,百宝嵌于一身之佳物,深受清代帝王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