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在元以前是以青瓷、白瓷、清白瓷为主要代表,彩瓷的逐渐兴盛是在宋后,即元明清。商代中期我国已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青釉瓷器,但因其工艺不够成熟,被称为原始瓷器。到了东汉时期,青瓷臻于成熟。
魏晋时期,青瓷一统天下。北朝开始出现白瓷,到唐代呈现“南青北白”的格局。宋代,出现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和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青瓷窑、景德镇清白瓷窑等六大窑系,其中单色釉瓷器达到历史高峰。
几乎每一座城市的大型博物馆内,都有专门设有瓷器展厅。位于武汉市的湖北省博物馆也不例外。湖北地区早在商周时期已出现原始瓷器、六朝至隋唐,随后青瓷一统天下。而博物馆对于历朝历代瓷器发展也遵循着历史流程。
原始瓷器(西周开始)东汉瓷器(25-)、三国瓷青瓷(-)、南朝青瓷(-)、隋代青瓷(-)、唐代青瓷(-)、宋代青瓷(-)、元代青花瓷器(-)、明代瓷器(-)、清代官窑瓷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从原始瓷器发展至彩瓷,共经历了数千年。
博物馆将瓷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出土瓷器为重点,介绍湖北宋代以前的单色釉瓷器;第二部分展示元代以后湖北瓷器的面貌,以馆藏传世瓷器为重点,如四大镇馆之宝中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关于瓷器这个展厅,我在去的当天看了两边,从东汉、三国、南朝、隋代、唐、宋、元、明、清,我竟被宋代清白瓷所吸引,那一股素雅与后来清代彩瓷比较起来,竟是这般富有山水般的宁静致远。对于宋代文化,大概是中国上下五千年里,我最为着迷。比起前两年大火的清宫穿越剧,我倒最想回到宋代。
清白瓷又称影青、映青、隐青、罩青等。其釉色白中闪青,青中显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故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青山村发现并发掘了宋代时期的清白瓷窑址,其后又陆续发掘了大量其他窑址。这不仅是填补了当时湖北省瓷窑考古的空白,更是向后世展现了宋代清白瓷的韵美。
如宋代的清白瓷盒、清白瓷盖罐,南宋时期的清白瓷斗笠碗,北宋时期的清白瓷罐、清白瓷盏托等等,一眼望去淡雅平和,似有平复浮躁之心之力量。
当然,南宋时期也出土了一些青瓷虎俑、青瓷兔俑,包括蛇、鸡、猪等等,类似于十二生肖的排列,但历史也许并没有给后人留下齐全,博物馆所陈列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放眼望去整个宋代的瓷器,它所有蕴含的瓷器之美是其他朝代难以超越的,也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但如果不局限于湖北地区的宋代瓷器的话,中国南北地区宋朝时期的瓷器各有千秋。如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
不论是北方窑系还是南方窑系,宋朝瓷器以古朴深沉,素雅简洁为美,却不乏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而我之所以想穿越至宋,与这瓷器也有关系。
从西周时期到清代宣统,一路看来仿佛经历了数千年,唯有宋代瓷器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简洁素雅之美吸引了我。每一件瓷器如玉一般通透,即便是南宋的属龙泉窑系的青瓷瓶都是那般古朴典雅。
当然,中国瓷器历朝历代各有千秋,宋朝瓷器之美不过是我个人所向。其他时期的瓷器也有惊人之处,就以清代瓷器为例吧。看过《国家宝藏》的人,一定对“各种釉彩大瓶”(瓷母)并不陌生,乾隆的审美是出了名,对于瓷器追求的大俗大雅,后世对他的评价更是充满调侃。
当然,这件国宝并不在湖北省博物馆,该博物馆也没有类似如此“任性”瓷器。之所以会提及它,是因为博物馆内所陈列的一件清光绪时期的粉彩荷花吸杯令我眼前一亮,这是博物馆陈列的所有清代瓷器中最为惊鸿一瞥的。
高4.8厘米,长19厘米,为纪念“秋操”而制。其粉彩荷花吸杯中的粉彩,是釉上彩瓷的一种,创烧于康熙时期,兴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只是光绪晚期粉彩浅谈且很薄,被后人统称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