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宋瓷闪耀天际急坠落,宋瓷盛衰揭谜底

现代人提起瓷器都知道景德镇,殊不知,广西宋瓷也曾明盛一时。

了解广西宋瓷,先看瓷窑规模

广西瓷器始于汉朝,大规模生产则于宋代。目前发现的宋代瓷窑有40余处,占发现历代古窑址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广西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流岭垌

从南北地域,看广西宋瓷分类

在地域上,从北到南部,大致可把广西宋代瓷窑分为青瓷和青白瓷两大系统。

1、广西青瓷窑(北方耀州窑系)

广西青瓷窑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区(湘江上游、漓江、洛清江及柳江、黔江等河流沿岸),代表性的瓷窑有兴安严关窑,永福窑田岭窑。

广西的制瓷技术多是从中原和北方传过来的,定窑、磁州窑、长沙窑的制瓷工艺对广西的一些瓷窑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宋代永福窑铜绿釉菊瓣纹盏广西博物

桂林永福窑桂林永福田岭窑,是青瓷烧造中心,位于永福县永福镇方家寨窑田岭一带,分布于洛清江两岸坡地上,绵延约7公里,放到现在也是个很大规模的工业区。目前仅部分发掘的核心区,就有60多吨废品出土,想必当年的出货量更是一个巨量数字。

开创高温铜红釉技术铜红釉是在青釉料中加铜,在℃高温以上无意烧出了红色。永福窑址发现一次高温烧制成功的铜红釉瓷,是中国古代瓷器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这种能烧制高温铜红釉的窑场,在宋代极其少见,标榜广西首创亦不为过。

△宋代永福窑铜红釉花卉

花腔腰鼓广西细腰鼓也叫蜂鼓和模鼓,与朝鲜族的杖鼓同出一源,即源于西域羯鼓(印度细腰鼓,也称都昙鼓、毛员鼓)。唐玄宗的终极爱好“羯鼓催花”的羯鼓,正是此物。宋代羯鼓以“杖鼓”“腰鼓”之名载入史册。

“花腔腰鼓,出临桂职田乡,其土特宜鼓腔,村人专做窑烧之,油画红花纹以为饰。”“静江腰鼓,最有声腔,出于临桂职田乡,其土特宜乡人作窑烧腔。鼓面铁圈,出与古县……其皮以大羊之革……或用蚺蛇之皮鞔之,合乐之际,声响特远,一二面鼓已若十面矣。”

以上两段对于桂林花腔腰鼓的记述,分别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

广西烧造腰鼓的瓷窑达7个之多。就目前的发现,烧造腰鼓的窑址及腰鼓出土的数量,广西大概要算是全国最多的了。至今河池东江、大明山武鸣一带的壮族村镇,还都保持着烧陶鼓腔打蜂鼓的传统。

△腰鼓舞王梦祥摄

△图:年8月1日,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六巷村下古陈屯,村民在跳黄泥鼓舞。黄泥鼓舞是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坳瑶同胞祭祀盘王的一种舞蹈,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图:年8月1日,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六巷村下古陈屯,村民盘志明在家中制作黄泥鼓,右下角的祥鼓与朝鲜族的杖鼓如出一辙。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图:击鼓女乐俑(唐牛进达墓)转自国家大剧院公众平台

△图: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中,“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描绘的正是唐玄宗不夜的宫廷,羯鼓争催,弦歌并起,舞姿柔曼,柳宠花娇,一派欢乐情景。

△图:广西细腰鼓与朝鲜族的杖鼓同出一源,也许超出绝大部分人的想象。

2、青白瓷

主要分布北流河沿岸,代表性窑口有藤县中和窑、容县城关窑和北流岭垌窑。这些瓷窑均创烧于北宋,活跃期都在两宋之间。

△中和窑影青冰裂纹杯广西博物馆△中和窑影青葵口碗广西博物馆

从广西遗存窑址的分布、数量等状况分析,可遥想当时制瓷业一派“昼则白烟蔽日,夜则红光冲天”的壮观景象。富饶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需求、交通要道上的便利,对外贸易的刺激,这些都是广西宋代瓷业兴盛的动力。

广西宋瓷的发展离不开海外贸易

广州市舶司广西宋代制瓷业的迅猛发展,和广州市舶司的建立密不可分。

开宝四年(年),宋朝在统一岭南数月后,就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而广州港离广西各窑场最近,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港口,海外贸易繁盛。宋代广西瓷器年产量达万件,绝大部分是输往广州,用于出口。

宋代耀州印花青瓷在广州颇受外商欢迎,北宋后期,从广州出海销往南亚次大陆及西亚地区,巴基斯坦卡拉奇、埃及、索马里都出土有耀州窑瓷器。因此靠近广州的各地窑场,都仿烧耀瓷。

广西永福窑田岭窑、容县下沙窑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仿烧耀瓷。但也正是这种现代“代工生产”的方式,造成广西制瓷业默默无闻。

南海Ⅰ号年12月22日,整体打捞出水的“南海I号”南宋古沉船,即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这是中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文物储存最多的远洋货船。整船文物预计达到6万至8万件,主要是瓷器。目前清理出土的瓷器,几乎涵括了当时南方主要窑口与瓷器种类,大部分产自江西、福建和浙江。其中有多少是广西代工的产品,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南海Ⅰ号”模型船阳江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图:“南海Ⅰ号”船舱位置散落着一摞摞白瓷器和绿釉器

年发现的西沙华光礁宋代沉船“华光礁I号”,年(道光二年)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之间触礁沉没的福建商船“泰星号”,都可以看到中国现代“世界工厂”的角色描绘,其实也可以描绘年前宋代以来的中国,在这世界瓷业生产中心区域,也有我们广西默默的一份,份额不小的一份。

广西宋瓷迅速衰落原因

经过南宋的繁盛,两宋后,广西的瓷业戛然而止沉寂如斯,它的工艺、技术、产品仿若流星般灿烂耀目,划过历史的天空而留下诸般疑惑。

首先,窑场数量和窑床数量都大为减少。宋代30余处窑场,到元初仅余柳城的6处窑址、全州永岁3处窑址,数量仅及宋代的四分之一。

其次,产品质量下降严重。

再次,产品的品种为低档的日用粗瓷,品种较少。宋代广西窑场常见的熏炉、腰鼓、香炉等产品已少见出产,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海外市场还是本地市场,都被景德镇等窑场的产品所垄断,仅能维持少许本地低档市场。

这种断崖式坠落,分析原因,一是与元统治的暴虐造成,二是元朝出口瓷集中在景德镇和龙泉,由于阿拉伯商人的集中,泉州已成为全国第一大港。广西宋代制瓷业多数因广州市舶司的兴起而开始烧造,也随着广州市舶司的衰落而走向衰落。

随着海外贸易中心在南宋晚期北移后,泉州、杭州、明州等港口所在的省份浙江、福建和邻近的江西,原有制瓷业就很发达,于是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制瓷业的中心。广西以广州外贸依托的制瓷业衰落,已是必然。

至明清闭关锁国,海外交往被严重打压。广西制瓷业于是一蹶不振。

内容编辑

三璞

校对

司令小兵南越飞哥

参考书目

《回首白云低》

图片

除署名外均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4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