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据《山东通志》、《东昌府志》记载:辽景宗死后,萧太后(名绰)摄政,于宋景德元年(公元)携子辽圣宗,以其弟挞凛为先锋,统兵20万南伐,于此地筑城屯兵,前锋直逼澶渊(河南濮阳),威胁汴京。宋宰相寇准坚决主战,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后来,宋将张瑰以“床子弩”射死萧挞凛,辽军士气大挫,与宋议和,最终订立了著名的“澶渊之盟”,给两国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在此期间,北宋的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辽国也全面接受了中原文明,辽圣宗在位时成为该国的鼎盛时期。而萧城,正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之地。
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北馆陶镇东南2.5公里肖城村。
面积:萧城遗址其城为正方形,边长均米,面积约1.7平方千米。
布局:
城内发现马道基址两处,一处在西北角箭楼内侧,东西向夯筑,长5.9米;另一处在东南角箭楼内侧,亦为东西向,边界不清。西南角、东北角也应该有,但是夯土层破坏严重,没找到马道。
在城内探出道路3处(据走势分析应为两条,一条贯通南北城门,一条连接东西城门)。探出水井2眼、墓葬2座和饮水槽2个,另捡拾到部分宋金时期的砖瓦。
没发现宫殿和房屋基址,城内文化内涵单纯,功能分区不明显,这和传统意义上的古城有较大区别,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史书上关于萧城纯军事化用途的定位。
城内西北侧尚存一夯土台,村民称之为点将台,相传是当年萧太后阅兵点将之处。现存台体东西宽16.5米,南北长15米,残高5.5米。其形状俨然一座坟茔。台上不知何年栽种了十余棵松树,虽有些已露出根部,但生命力依然旺盛。经勘探得知,点将台平面原为长方形,东西长32米,南北宽26米。此地俗称点将台,当然不排除为昔日校阅军校的场所,也可能为祭祀设施。
城墙:
城墙土筑夯砸,每层厚十三公分,城墙基部宽26米,顶部宽8米,高10余米。东、南、西、北辟有4门,称为瓮城。现在萧城距今虽然历经千年之久,其雄风仍然不减,最高处仍有十三米高,特别是南门和西南角一带,尤为壮观。
东城墙
东北角楼
西南角楼
价值:萧城遗址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长城以南首屈一指。城内外多处历史古迹有着很高的考古与研究价值。像萧城遗址这样保存较完整的宋代后备军事战略城堡,全国罕见。它是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活体,是研究我国军事史和城池形制的重要实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