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无外交”,宋朝在孱弱军事力量下,有了很多屈辱史,后世对宋朝也有了很大的争议,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争论最多的朝代。宋朝在经济方面空前发展,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文化方面也是首屈一指。但在外交上种种做法让后世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宋金之间的皇统议和,都能够看出宋朝的外交运作。一、澶渊之盟辽国一直是宋朝北境的一颗毒瘤,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宋辽持续了二十五年的战争,在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协议之后,才往和平的方面发展。对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有两个极端,有人说是丧权辱国,但也有人说少换多很划得来。背后到底如何,宋朝的外交思想决定。1、宋辽历史遗留问题宋太宗时期曾两次大局出兵,想要将契丹族赶出长城,但是都没能成功,雍熙北伐失败之后,宋朝对辽国从主动攻击变成了被动防守。宋太宗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将这个隐患消除。随着时间更迭,宋朝的军事力量逐渐弱下去,辽国也越发的猖狂,一直在边境挑衅。在咸平二年时候,辽国终于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派兵在宋朝边境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境的城镇陷入了战火,宋朝虽然派遣了军队进行抵抗。但由于两国之间边境线非常长,辽国军队机动性很强,让宋朝的步兵和边境百姓苦不堪言。位于北方土地肥沃,一片天然的牧场燕云十六州,成为了辽国想要拿下的一块肥肉,双方为了此地大战蓄势待发。2、眼看宋辽大战爆发,却又平静下去宋真宗景德元年的时候,圣宗亲自带领着部队攻击大宋,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朝野当中人人自危。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宋朝可能就被攻下了,宋真宗甚至也产生了迁都的打算。宋真宗最后亲自上阵,御驾亲征,此时辽国著名将领被杀,士气大降,大战缓和了很多。辽国看到宋朝开始反击,自己后方的后勤又供给不上。当时的辽国军队深入宋朝领土,各方面的给养补助供给不上,宋军如果在这个时候奋起反击,定能将这个国家铲除,维护边疆安定。此时,辽国提出了停战议和的主张,寇准和杨延昭主张要打就一劳永逸,否则后患无穷,但重文轻武的宋朝,一直在这方面没有多大作为,最后,宋真宗赵恒求和,与辽国建立了和平的关系。3、澶渊之盟宋朝刚开始不想割地,就承诺每年都用钱搞定,按照宋朝的经济形态,这些白银本就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宋辽两国走向和平,促进了贸易往来,宋朝挣回来的比赔出去的多很多。战争消耗的人力财力,都不是简简单单几年就可以恢复的,双方议和,签订和平条约。宋真宗为了保全自己不想大动干戈的本意促成了这桩“美事”。后来,辽国贪心不足,又想要宋朝给他们更多的地和白银,民族节气在这场所谓的澶渊之盟之后都流失殆尽了。二、宋金两国皇统议和岳飞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抗金英雄,他死前写下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足以表达出他内心的痛恨,每位臣子都心怀愤恨。1、宋金战役的前前后后在北宋宣和二年,宋金结合想要一起攻打辽国,战后金国只把燕京交还,剩下的全都自己收入囊中,还要求北宋要每年给金国四十万的岁贡。说白了就是不平等的条约,北宋被迫答应。金国最后撤兵之后,发现燕京的金帛、官绅、富户造就被席卷一空,什么都没有留下,金国全部夺走。这件事情之后金国变本加厉,贪心不足,靖康二年,大举入侵金军攻破了动静,宋徽宗和很多的皇亲国戚被俘虏,此后金国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宋朝在对金国的抵抗中,岳飞多次带领部队攻打,成为了金军的最大威胁,最后还带领着兵力,与金军大战,是少有以来金军惨败的战役。随着金军在战争中节节失利,最后岳飞乘胜追击,收复中原,但此时,后院起火,岳家军被视为眼中钉,前线战事吃紧,岳飞等人去增援,双方僵持不下,随后,进入了议和的境地。2、最后达成议和宋朝态度在多次战争中显得愈发的软弱,不仅向金方悔过,还要将岳飞关进打大劳,割地赔款,最后求和说实在的就是买了个和平的局面。宋朝和金国的条约给中国近代许多的不平等条约提供了范本,此前无数抗金鲜血付诸一炬。短暂和平之后又陷入了战乱之中。纵观宋朝的外交史,赔款不割地到了既赔款又割地,能够发现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的现实情况,人还要用两条腿走路,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都要抓,才能发展得更高更强。参考文献:《宋朝外交运作研究》《宋代外交思想研究》《论宋朝外交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