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的时候,为了向天下表明自己的文治武功,会举行封禅大典。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等都进行过泰山封禅,这些都是有大功绩的皇帝,宋真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功绩,为什么也敢去封禅呢?他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为了制造祥瑞之兆,宋真宗还自导自演了天降“大中祥符”的闹剧,他这么做到底是因为什么?
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制造祥瑞、泰山封禅,主要是因为受了身边人的怂恿,也是因为他急于借此提振自己在臣民心目中的形象。
北宋和辽国订立“澶渊之盟”之后,王钦若嫉妒立下大功的寇准,经常在宋真宗面前说他的坏话;真宗开始的时候认为,用一点财物换来两国的相安无事,很划算,但时间长了,也觉得和辽国签订城下之盟是一种耻辱;加上他始终对寇准强迫自己御驾亲征念念不忘,于是渐渐疏远了寇准。
寇准被贬之后,王钦若越来越得真宗得宠信。他善于揣测真宗的意图,整天巴结奉承,真宗有什么心事都找王钦若来商量。
一次,宋真宗找来王钦若,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在臣民面前一展皇家的威严,使天下人人佩服、万民敬仰?
王钦若知道真宗不敢再打仗,玩了一招以退为进,他故意对真宗说:“陛下可以再次出兵,打败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
真宗早在御驾亲征的时候被吓坏了,哪里还敢再与辽国开战,就借口说,战争会让百姓受苦,河朔生灵正应休养生息,不能再启战端,有没有别的办法?
王钦若这才说,想要得到四海膺服,那只有进行封禅。但是自古以来,必须有很大的功绩才能有资格去封禅,要不然,就要有祥瑞之事,表示上天眷顾,这样也可以举行封禅。
王钦若石雕像
真宗听了以后低头不语,他实在没有办法临时创造一个大的功绩出来,至于祥瑞,又怎么能凭空降临呢?
王钦若猜中了真宗的心思,假装自言自语地说,自古以来的祥瑞,有几件是真的呢?这种事,只要官家说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真宗明白了王钦若的主意,但还是犹豫,怕这样做不能服众,其实他对王钦若的建议是相当心动的,只是下不了决心。
宋真宗为什么一定要搞一出“威震天下”的表演呢?其实他也有自己迫不得已的理由,这就是他深深的危机感。
第一,为了确保赵宋皇室的地位。
宋朝是在后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后周世宗柴荣是有为之君,他统治期间,国内政治清明,国外割据势力臣服,如果不是因为周世宗短命,赵匡胤可能根本没有机会夺权。
周世宗英年早逝,留下幼子寡母,主少国疑,当时后周的很多大将都蠢蠢欲动,赵匡胤才趁乱夺得了皇位,建立了宋朝。
所以,即使没有人敢当面提出,宋朝的前几代君王,也都心里暗暗担心,怕别人说自己的天下得来不正。
第二,为了确保太宗一脉在赵家内部的地位。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皇位并未传给他的儿子,而是由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继承。关于太宗继位,很多人怀疑其中有重大隐情,但是因为当事人就那么几个,别人无法猜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了平息天下人的揣度,于是就有了“金匮之盟”的说法。是说当年太祖和太宗的母亲杜太后临死前,要赵匡胤兄弟记住后周因国无长君而亡国的教训,将来把皇位传给光义;光义死后传给三弟光美,光美死后再传给赵匡胤的长子德昭。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以后没几年,德昭、德芳、光美都先后死去,他们的死是不是因为太宗故意迫害?没有人拿得出直接的证据,但是人人也都觉得和太宗脱不了干系。
所以,真宗赵恒作为太宗的太子继承皇位后,大臣中隐隐约约也有不少关于太宗一脉不是正统的说法。
第三,为了确保自己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形象。
赵恒是太宗的第三子,照理轮不上他做太子。
太子原本是太宗的长子元佐,后来因为太宗滥杀和迫害德昭、德芳、廷美,元佐越来越压抑,以至于悲愤成疾,得了疯病,动不动就殴打下人,甚至放火焚烧宫殿,最后被太宗贬为庶人。
后来太宗开始培植次子元僖,封他作开封府尹兼侍中。五代以来的习惯,国君常年征战,一般会安排接班人出任首都的最高长官,周世宗和宋太宗即位前都担任过此职,所以让元僖做开封府尹,已经相当于准太子了。可惜元僖命不好,他的侍妾和正室争风吃醋,想要给正室下毒,结果误把元僖毒死了。
宋太宗为了自己一脉能继承皇位,将自己的亲侄子和亲弟弟迫害至死,结果自己的儿子一个疯一个死,不能不说是一种报应。
就这样,太子的位置按顺序往下排,才轮到赵恒。
所以,赵恒的继位,既不是因为他是皇长子,也不是因为他德行出众,而且他继位以后也没有像样的功绩,还被辽国打得灰头土脸,所以在他的内心,是怕天下人说他配不上这个皇位的。
出于以上的这三个原因,宋真宗需要一场盛大的表演,向天下人证明,赵家得天下、太宗一脉得天下、他本人得天下,都是当之无愧的,是受上天眷顾的。
既然实在拿不出什么文治武功,那也就只能搞些天降祥瑞的花样了。
王钦若知道真宗对“人造祥瑞”这事还是心存顾虑,他升官加爵的秘诀就是主动为皇帝分忧解难,于是他拿出《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的说法,对真宗说,《河图》和《洛书》真的是从黄河和洛水中得到的吗?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罢了。
河图、洛书
古之圣人都借助鬼神之道来教化百姓,咱们也拿来用一下有何不可?
王钦若这么说,也有一层用意,虽然没有直说,但俨然已经把真宗摆到和圣人一样的位置了。
王钦若还真是不白给,学问没得说,他又举出《史记·封禅书》中“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和《论语·阳货》中“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的例子,劝说真宗,封禅,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
真宗这时还保持着一点点冷静,他虽然觉得这个王钦若挺对自己脾气,但也知道他这是故意捡自己爱听的说,打算再问问别人的意见。
一日,真宗遇到精通儒学的杜镐,想知道他对这事是什么看法。真宗不能直接问,“朕打算去泰山封禅,封禅得有祥瑞,朕安排人做一个你看怎么样?”于是他就拐着弯问杜镐,“朕听说古书里有‘河出图,洛出书’的说法,爱卿你觉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杜镐不明白真宗到底想要干什么,就直接回答道:“这是圣人以神道设教。”
真宗一听,和王钦若说的一样嘛,看来这事可行。
杜镐
真宗还有一个担心,就是怕宰相王旦会反对,王旦德高望重,是群臣的领袖,他要是主动表示反对,那朝廷上岂不沸沸扬扬?
王钦若继续为真宗扫清障碍,他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能说服王旦,他绝不会反对。
王钦若找到王旦,把事情一说,王旦果然表示这样做不合适,难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王钦若早有准备,跟王旦说这是皇帝的意思,做臣子的要为皇帝分忧解难,不能给皇帝找麻烦。经过王钦若的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王旦虽然很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勉强同意了。
真宗还是不放心,打算亲自出马。他把王旦召入宫中,特别赐宴,在宴会上,真宗故意试探王旦,说朕觉得现在四海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你怎么看?
王旦早就被王钦若打过预防针,知道真宗是什么意思,但他也不愿意直接表示支持真宗,就说,现在天下还算安定,但是燕云十六州还没有收复,北有辽国,西北有党项,都是危险的因素,不得不防。
真宗沉吟了半天,命人拿出一个酒坛,对王旦说,我这里有一坛非常不错的酒,你拿回去和夫人一起喝吧。
王旦
王旦回到家,打开酒坛,发现里面装满了珍珠,王旦明白,皇帝这是要拿珍珠堵住自己的嘴。
皇帝贿赂大臣,这种事古来少有,可见真宗有多迫切。
北宋景德4年()11月的一天,宋真宗召集大臣,说自己头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当时真宗刚刚躺下睡着,突然屋子里光芒万丈,一位神仙出现在真宗面前。这位神仙穿着红色的衣服,带着闪闪发光的帽子,他对真宗说,你要在正殿做黄箓道场一个月,上天将会降赐天书三篇,名为《大中祥符》。真宗再要问个仔细,这位神仙突然就消失了。
给大臣们讲完这个故事,真宗就命人在建元殿建了黄箓道场,在道场中设立九级彩坛,雕木为舆,用金银珠宝装饰,真宗每天斋戒,虔诚叩拜,还把第二年的年号改为“大中祥符”。
就这样,宋真宗足足坚持了一个多月。
大中祥符年间铸造的铜钱
第二年,也就是大中祥符元年(年)正月初三,真宗刚刚上朝,就有人前来禀报,说左承天门的门楼上挂着一块黄绢。真宗故作惊讶地说,莫非天书真的降临了?赶忙派人再去查看。
不多时,奉命查看的使者回来报告,那块黄绢长约两丈,系着书卷一样的东西,外面还用青色的绳子缠着,封口的地方隐约能看到有字。
真宗又说:“看来这真的就是天书了!”
王旦这时已经彻底甘愿配合真宗,他以宰相的身份带领群臣齐齐跪倒在殿阶前,向皇帝道贺。
真宗起身,率领文武大臣,前往承天门迎接天书。
到了承天门以后,真宗为了表示对神仙的尊重,带头对黄绢行礼,然后才命人取下来。
拿到黄绢以后,只见上面写着:“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赵氏做皇帝是上天的意思,大宋朝将会在上天的眷顾下昌盛,而赵恒的皇帝之位也是上天赋予的。
黄绢上的文字还确定了宋朝的统治能持续年,实际宋朝从年宋太祖黄袍加身开始,到年赵昺跳海殉国,一共年,虽说也不算短,但离年还差得很远。
打开黄绢,里边真的有三幅天书,内容无非是说宋真宗是有道明君、大宋天下国运昌盛之类。
宋真宗赵恒
天书事件过去没多久,某一日,一千多名百姓齐聚京城,声称他们都来自山东兖州,请求真宗到泰山封禅。
看到“民意如此”,真宗自然是感到十分高兴,重重赏赐了这些百姓,同时也还故作推辞,说自己德行尚浅,怎么能随便举行这样盛大的仪式呢。
百官看到真宗这么说,自然心领神会,大宋朝的子民从太祖黄袍加身时就已经学会怎样应对皇帝的推辞了。
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赴京赶考的举子、各附属番邦小国,连僧人道士也都纷纷上书,请求真宗封禅,当然,这些人也都无一例外地得到了真宗丰厚的赏赐。
被贬的寇准也没能免俗,他主动配合真宗的活动,不仅上书支持封禅,还要求真宗封禅的时候带上自己,甚至汇报说他所在的乾佑山也出现了天书祥瑞。
等到各方面的火候都已经做足了,真宗终于下诏,10月份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在筹备封禅的过程中,各种祥瑞出现的消息仍旧从各地源源不断地传来,比如天降苍龙、巨型灵芝现世、仙鹤聚集等等,据说泰山上的池水也都变作紫色……
真宗的泰山封禅无疑是一场闹剧,10月4日,封禅的队伍从北宋都城汴京出发,路上经过17天,才到达泰山;10月24日,真宗身穿华服,供奉太祖太宗的灵位,祷告上天,祭祀诸路神灵。
至此,真宗的心愿才算完成,在山上山下官员和百姓高呼万岁的声音中,他觉得自己堪比秦皇汉武,居功至伟。
从真宗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又历经了年,但是没有一位皇帝再封禅,也许是因为宋真宗拉低了封禅这件事的档次,后世的皇帝觉得这是个笑话,不愿意再效仿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