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签订澶渊之盟1005年01月2

公元年(宋景德元年),辽军再度大举南下,直趋澶州(今河南濮阳),威胁东京(今开封)。

宋朝慌乱无措,大臣多主张迁都金陵或成都以避其锋,惟有宰相寇准力主抵抗,且劝宋真宗亲往前线督师,以振士气。

宋真宗本无抵抗的决心,故在到达澶州之前,已派曹利用去辽营谈和。辽国贵族则因大将萧挞览刚到澶州境内即中宋军的伏弩而死,辽军士气大挫。

12月,辽派使臣到宋营议和,宋真宗便再派曹利用去辽营谈判,应允每年向辽方输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白沟河为界分治,并约定在年1月28日(宋景德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与辽方在澶州议和订约。

澶州亦名澶渊郡,因而称“澶洲之盟”。

条约的积极影响

一、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二、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三、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条约的消极影响

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

同时,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皆为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

辽国残余势力只得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

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19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