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宋女将,大家马上就会想到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她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立战功,53岁时还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降服辽国的故事更是让人们津津乐道,崇拜赞叹不已。不过,现在史学家研究考证,正史中并没有记载穆桂英上战场杀敌的事迹,她是传奇小说和戏剧评书中虚构出来的一个艺术形象。但在宋朝历史上,有一支在抗辽夏金战争中前赴后继的“高家将”,代表人物是在“澶渊之役”建立殊勋的武烈王高琼和他的夫人刘金定。高家族五代七人封王,七代三十余人为将。作为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刘金定一点儿也不逊色。她率领义军,力杀四门救下未来的宋太祖赵匡胤,因战功赫赫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巾帼英雄,同时认为御妹,并官拜兵马大元帅,成为历史上首个获此殊荣的女将军,堪称一代名将。民间以刘金定为原型创作的戏剧评书有《杀四门》《火烧余洪》《刘金定灌药》《阴魂阵》《观星》《刘金定归天》《墓中产子》《刘金定斩四门之寿州救驾》《刘金定三下南唐》等。虽然刘金定留在正史中的记载并不多,但在自明代以来形成的评书系列中,是地位仅次于穆桂英的宋代女将,至今当地尚有各种传说和遗迹。刘金定是蒙城小涧镇刘庄人,自小就是个美人胚子,但她不喜女红刺绣,反而对舞枪弄棒情有独钟。到了一定年龄,她央求父母将她送到小涧灵山道观学枪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当时蒙城双锁山一带经常有官兵和盗匪交战,附近百姓深受其害。17岁的刘金定学成武艺下山后,将双锁山附近的青年团结起来,建立义军,带领附近青年除暴安良,保寨护乡。刘金定在双锁山上竖旗立寨,每日带领士兵操练。由于练兵场地处山顶,缺少饮水,士兵们经常干渴晕倒。一天,烈日当空,兵马实在干渴难忍,皆有倦意。刘金定的坐骑骝花马突然长嘶一声,奋蹄猛刨,不大一会儿工夫,竟在一块巨石上刨出一个圆坑。说来也怪,那圆坑顿时冒出一汩清流,虽满不溢,人喝马饮,从不干竭,人们称之为“饮马泉”。现在,“饮马泉”边的大石头上有不少马蹄印,传说就是刘金定坐骑所踩留下的。刘金定是英雄女杰,说起她的婚姻来,也颇有传奇色彩。她的夫婿高琼原是赵光义的贴身侍卫,深得赵氏兄弟喜爱和赏识,后来被提拔当了一名将领。后周显德四年(年),赵匡胤成功收复了北方,但南唐后主李煜仍在江南顽强抵抗。李煜假装献城投降,设下圈套,引赵匡胤中计,赵匡胤身陷寿州,一时无法脱身,随时都有性命之虞。青年将领高琼主动请缨,去汴京赵光义处搬救兵。高琼逃出敌人的包围圈后,单枪匹马往汴京方向狂奔,但是途径双锁山的时候,骏马却不小心踩碎“山大王”刘金定的招夫牌。刘金定大怒,挺枪杀向高琼,两人来来往往打了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刘金定见高琼生得人高马大,武艺精良,顿生爱慕之情。刘金定说高琼砸了她的招夫牌,就要娶她,不然,就不让高琼过去。刘金定招招枪,立刻,她手下的那帮武装男女将高琼围在了中心。高琼也是蒙城人,知道本地的风俗。动了女孩的招夫牌,就得娶她做媳妇。如果不娶回家门,说明这个女孩有“瑕疵”,以后出嫁就难了,也有些性烈的女子因此而殉情取义。在与刘金定过招时,高琼对这个貌美如花、武艺超群的“山大王”不禁心生敬意。自古英雄爱美人,“天上掉下来一个林妹妹”,既然刘金定心直口快地提了出来,自己焉能不同意?高琼满心喜欢,将金锏作定情物,赠给刘金定,刘金定则以一对银铃回赠。两人约定,等高琼解了赵匡胤寿州之围,就吹唢呐抬花轿迎娶刘金定。高琼急着要去救赵匡胤,所以只得放下儿女情长,告别心上人刘金定。他从汴京搬来救兵后,被南塘的余洪将军挡住去路。他于是第一个冲上去与余洪单挑独斗,谁料这些天急着赶路,早已疲惫不堪了,被余洪瞧准机会,一箭射中,栽下战马。余洪正要下马活捉高琼,正在这紧急时刻,刘金定快马杀到:“放开我夫婿,有本事跟我斗三百回合!”原来,高琼走后,刘金定带着双锁山义军,千里追夫,在关键时刻救了夫婿一命。刘金定施展神威,将余洪挑落马下,乘胜夺了寿唐关,兵临寿州城下。第二天,高琼和刘金定率军对寿州城发起攻击。刘金定神勇无比,率领大军连续攻破四个城门,救了将来的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对刘金定的义举十分赞赏,誉为巾帼英雄,当场认她做了御妹。两年后,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政权。高琼与刘金定成为赵匡胤麾下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夫妻俩立下了赫赫战功,宋太祖封刘金定为兵马大元帅。紧接着,夫妻俩随赵光义征战北方,协助太祖一统江山。淳化四年(年),高琼、刘金定北上抗辽,镇守雁门、宁武、偏头三关,使辽人忌惮,不敢入侵。一日,高琼追一名贼将至赤岭边,一箭将贼将射杀。因用力过猛,高琼的坐骑腾空跃起,又猛然落下来,重重地在一块大青石上踩了深深的一个窝。后来,人们就将这块大青石叫做“马踏石”。景德元年(年)冬,萧太后与辽圣宗率精兵20万,再次南侵,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北城,朝野震惊。宋真宗召集群臣议策,有的主张南迁,有的主张西逃。宰相寇准力排众议,请真宗亲征。真宗畏敌,朝议难决。寇准出殿遇高琼,言明此事,时任太尉的高琼说:“国家临危,理当效死!”高琼随同寇准上殿见真宗。高琼慷慨陈词:“宰相主战,实乃良谋。若避敌迁都,就一定会军心动摇。望陛下亲征,重振军威。老臣虽年近古稀,愿效力死战。”促真宗下定亲征的决心。真宗御驾亲征后,高琼与寇准二人不离左右,适时进谏,坚定真宗抗敌的信心。而刘金定也没闲着,负责兵马粮草的供给,从无间断。到了澶州南城,探马飞报辽军势盛。真宗惧敌,不想前进。高琼力劝真宗,拥其前行。到达黄河浮桥,真宗又想停留,高琼急令驭辇武士飞马前进,直抵澶州北城,请真宗全副仪仗登上城楼。城外宋军见真宗亲征,都高呼“万岁”,军威大振。当时高琼指挥宋军以伏弩射杀辽国先锋萧挞凛,辽军士气受挫。其后只得与北宋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高琼关键时候铁骨铮铮,拽着皇帝上战场,成了扭转战局的关键所在,而他也凭借这一举动留名青史。夫妻俩一时荣耀无比,天下艳羡。自从遇到高琼并嫁给他以后,刘金定的人生轨迹就和高琼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景德三年(年),72岁的高琼病逝,死后被朝廷追封为“武烈王”。刘金定悲痛不已,也一病不起,并于4年后去世,享年69岁。(文/司马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