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6.html宋真宗北宋雍熙三年(公元年),朝廷以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为由,派遣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攻打辽国,史称“雍熙北伐”。战争初期,宋军处于优势,先后收复了很多失地。不久,西北路军主帅米信、东路军主帅曹彬所部相继惨败,士气低迷,宋真宗不得不下令撤军。咸平二年(年)开始,变被动为主动的辽国不断挑衅滋事,频频袭扰北宋边境,疯狂抢掠财物,屠戮无辜百姓。宋军将领杨延朗、杨嗣等虽然积极防御,无奈辽军骑兵机动灵活,给宋军的防御造成压力山大。景德元年(年)秋九月,辽国太后萧氏和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二十万大军大举南征,兵锋直逼黄河下游的澶州城(今属河南濮阳),严重威胁到东京汴梁城(河南开封)。前方警报接连五次传到京城,宋真宗急召众大臣商议对策。上任一个月的宰相寇准极力主张皇帝御驾亲征。一些大臣心生畏惧想要退出,被寇准制止,令大臣们等候宋真宗起驾。宋真宗也有畏难情绪,想要退回。寇准制止说:“陛下退回后宫,大臣无法见到您,大事去矣,请立即起驾前往澶州城。”宋真宗进退维谷,只好硬着头皮和众大臣商议亲征方略。不久,前方传来消息,辽军围困瀛州,进犯贝、魏二州,中外为之震骇,重臣们怀有私心,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请求皇帝迁都金陵,蜀地人陈尧叟建议避祸蜀地。宋真宗征询寇准的意见,寇准回答说:“谁为陛下出这种计策,其罪当诛!陛下英明神武,将相团结一致,此番亲征,贼寇自然会退却,倘若选择退缩,会造成人心惶惶,则天下不保!”寇准像在寇准的极力固请之下,毕士安等大臣旁敲侧击,宋真宗终于下定决心御驾亲征,诏命寇准随军指挥。宋军行至韦城(河南滑县东南),宋真宗听说辽军声势浩大,又想退缩,寇准再次劝阻。宋军渡过黄河来到澶州城,各路宋军见到黄旗,知道是皇帝亲征,将士欢呼雀跃,齐喊万岁。宋真宗登临城楼,在寇准的指挥之下,宋军士气大振,将士奋勇向前与敌军搏杀,一举歼灭辽军数千人,射杀主将萧挞凛。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局面,不得不请求议和。宋真宗派曹利用为议和使者,前往辽军大营签订和约。曹利用临行前,宋真宗叮嘱他:“城池断不能割让,若谈不下来,可考虑以白银解决问题,即使是一百万两也可以。”寇准却十分严肃地对曹利用说:“若超过三十万两,你提头来见!”曹利用来到辽军营中,和辽国使者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最终签订和约:宋、辽结为兄弟之国,宋为兄长,辽国为弟,宋尊萧太后为叔母;两国自此建立互访制度;以白沟河为界,双方同时撤军;辽归还宋遂城、瀛、莫二州;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岁币)”白银十万两,绢帛二十万匹;边境设榷场进行贸易。此后,宋朝在互市贸易中,所赚取的利润超过岁币的两倍有余,并以很低的价格购置了马匹等军事装备。辽国经济被拖垮,此后数十年无力南侵。这次宋辽和约史称“澶渊之盟”,终结了双方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两国经济、文化得以繁荣发展,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于戈。”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澶渊之盟”的缔结虽然使宋辽两国和平发展了百余年,但是长期没有战事,导致双方军备废弛,给了新兴的金国带来崛起的良机。金国先后击败辽、宋,辽残余势力被迫西迁,而宋则退守淮南,偏安一隅,丧失了淮北大面积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