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所谓斗彩。是釉下的青花与釉上的五彩争奇斗艳,相得益彰,谓之“斗彩”。
所谓“三秋”。我们在明、清二朝的青花瓷上和彩瓷上往往看到有山石、秋花、秋草,其间还伴随有翩翩起舞的蝴蝶和蜜蜂的图片,如此美丽的秋天景致,可惜只有这么短暂的三个月时间,这种怀秋情结的图片称之为“三秋”。
《天华堂》所收藏的这只三秋杯,高:3.9㎝,口径:6.9㎝,足径:2.6㎝,口微往外撇、深弧腹、近足处内敛、浅圈足。除足底露胎外,通身内、外满施釉。外壁用青花勾勒出二组山石、花草,另有二组一共八只蝴蝶映衬在山石与花草之间,其中一组个头最小的蝴蝶是用青花描绘的,另外三组个头较大些的蝴蝶是先在釉下用青花勾勒出蝴蝶的轮廓,分别在釉上填上红、黄、紫三彩,另在一枝秋草的茎两旁点上点点红彩。浅圈足内用青花勾出双线方框,方框内竖式双行青花楷体书写《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此杯的器型是从永乐朝瓷器中的名品“压手杯”演变而来的,尤如倒扣之马蹄,小巧玲珑,甚是可爱。胎壁薄如蛋壳,从内壁可隐隐透视外壁的纹饰和色彩。釉子光亮莹润,积釉处泛出淡淡的似湖水般的蓝色。胎质坚实细密,足底露胎部泛出如炒米黄般的“糊米底”。青花发色淡雅纯正,堆积处有少许的结晶斑现象。红彩如鸽血般的浓艳正红,黄彩似鸡油般的娇黄,紫彩似磨砂般的哑光姹紫(正应了孙瀛洲先生的鉴定口诀“姹紫嫣红紫无光”)。整个画面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看似稚嫩的画风中却透露出老辣娴熟的高超技艺,一副美丽动人的秋天情景活脱脱的跃然于杯上,仿佛呼之欲出,让人爱不释手。
翻开我们中国的历史: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清代的康熙大帝,这些有作为的明君推动着历史蓬勃的向前发展,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政治上昏慵无能,但是艺术造诣却很高的帝王:五代南唐的李煜、北宋时期的徽宗、明代成化朝的宪宗。
明宪宗朱见深,是个文弱、迷信的皇帝,他在政治上没有任何的建树,但是,在他在位的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却表现出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中国历来是封建集权制的国度,作为热爱艺术的宪宗就能把政府作为艺术的赞助者和道引者,他不惜经费、人力、物力大量的精烧瓷器,因而在中国的陶瓷史上树立了新的典范,特别是斗彩的运用,将釉下彩与釉上彩共同呈现画面的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勾勒点染,相得益彰。所烧成的斗彩瓷器在当时及后世都享有最高的赞誉,就是年后的今天,成化斗彩瓷器仍被公认为最典雅、稀罕、昂贵的瓷器。
北京故宫珍藏有一对成化斗彩三秋杯,是已故爱国收藏家孙瀛洲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用20根金条买来,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代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同样的珍藏有一只成化斗彩三秋杯。目前已知的,在全世界只发现了这三只,其珍稀度可想而知。如果“天华堂”所珍藏的这只成化斗彩三秋杯曝光的话,将是全世界所发现的第四只。北京一些好事的专家学者曾对故宫所珍藏的这对成化斗彩三秋杯作出市场价值评估,有的说值40亿人民币,也有的说值亿人民币……。不管是40亿说,还是亿说,其实都是笑谈和戏言,但是却从中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三秋杯是非常珍稀的古代艺术品,是国之重器,无价之宝。
由爱国收藏大家孙瀛洲先生所无偿捐赠的,现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那对明成化斗彩三秋杯,以其传奇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生动地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中国的故事”。
谨以此文追忆前辈孙瀛洲先生,并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时祝普天下所有的孩子们健康活泼,天天向上!
陈天宗
年06月01日
来源:新华号传媒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