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变釉不祥跟它的形成有关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今天我们说的这个色彩斑斓的瓷器就是——窑变釉石榴尊,它是清朝时期的一件文物,现收藏于北京国家博物馆。

石榴尊以线条饱满流畅,造型端庄而闻名,全器花口翻沿,溜肩圆腹,圈足。通体圆润有光泽,柔中带刚,自然生动。大器庄重而不显笨拙。古代匠人的伟大无不表现在此。

窑变釉,顾名思义,就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可能呈现出意外的釉色效果。因由窑变釉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釉”,俗语有“窑变无双”,就是指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

其实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就偶有出现。刚开始,窑中出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往往被砸碎。到明代时,人们还是无法预测窑变的发生,因此窑变被认为是“怪胎”,统统销毁。清以前景德镇窑偶尔烧制出来的窑变釉瓷也是多被捣毁。

随着人们对窑变釉认识的深入,窑变的缺陷美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窑火给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后反而让人回味无穷,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记”之类的美称。窑变釉又因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如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生产的铜红窑变,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到了清代,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已被视为一种祥瑞,甚至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

明郭子章《豫章大事记》中就有记载:“瓷器以宣窑为佳,中有窑变者极奇,非人为所致,人多毁藏不传。”然而,到了清代窑变红釉瓷已经成为一种特色品种而专门生产。尤其是景德镇的窑变红釉,从一开始的只任其器物在窑中烧制,釉面自然流淌变幻,根本不知出窑后的呈色效果,到虽然任其釉面流动变化但已经能够人为地配制釉料,控制火候,可以说基本上掌握了窑变釉。这个处于盛世时期的清代瓷器手工业,也是随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雍正时期,出产窑变釉瓷,多为小件,釉色变化多端,一般多为红色,颜色浓的犹如鸡血石,夹杂着月白、蓝色、绿色、紫色的丝条和流动的斑片。到了乾隆时期,出产的窑变釉瓷,釉面红色、蓝色、月白各色交织在一起,以红釉最为突出。釉面存在较强玻璃质感,开细小纹片,存在小坑点现象。之后嘉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出产瓷器品种和数量远不及乾隆时期,再后来道光时期,瓷器器形也逐渐从规整去向笨拙,瓷器整体线条生硬,并能看到棱角,没有圆润美感。这一时期窑变釉仍然有生产,但是釉面变化不大,流传下来的御窑厂整体瓷器制作精美,胎釉精良,颜色格外绚丽,品质堪比雍正、乾隆御窑,但器形略显笨拙。

光绪、宣统时期,出产窑变釉仍然以红釉为主,但是和前朝相比,有明显变化。原本釉面上的蓝紫色彩斑变得越来越少,红颜色的面积逐渐变多,其中一些甚至为全红色,几乎看不到蓝紫色斑。该时期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色与黑色组成的窑变红釉,其特色是器物边角处出现黑釉,釉面拥有强烈的玻璃质感,并有开细纹片。

随着各个时期社会的稳定繁荣和皇帝的重视,都促成了窑变红釉瓷器的创烧与后来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42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