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聚居在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的党项族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出兵帮助唐朝镇压了黄巢农民军,唐封其为定难军节度使,统辖夏、绥、银、宥、静五州,晋爵夏国公,赐姓李氏。历经唐末五代,党项李氏始终以藩镇身份与中原王朝维持着臣属的关系。宋朝建立后,党项李氏经过长期的战争与内部建设,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建立了西夏国。
宋朝建立后,党项李氏以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的身份继续与宋保持藩镇臣属关系,历李彝兴、李光睿、李继筠三代,并一再出兵帮宋进攻北汉。太平兴国五年(),李继筠死,由其弟李继捧袭承藩职。由于李继捧在党项贵族中缺乏号召力,激化了各部的权力斗争,赵光义趁机命李继捧入朝。李继捧无奈携全家赴开封朝见赵光义,并向宋朝献出了夏、绥、银、宥、静诸州。于是赵光义命党项李氏全部迁居京城。
李继捧归附宋朝,引起了党项内部的分裂。
他的族弟居住在银州、时任定难军都知蕃落使的李继捧族弟李继迁不愿内迁,便以乳母发丧为名,奔走水草丰美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境),号召部族,抗宋自立。太平兴国七年(),李继迁攻夏州,年攻葭芦川和三岔口,均遭失败。雍熙元年(),李继迁进攻夏州西北的王庭镇,宋军增援不及,战事失败。李继迁乘胜四处出击,宋军夜袭其根据地地斤泽成功,李继迁几乎全军覆没,仅与弟继冲及亲信张浦等几人逃脱。之后李继迁以“李氏世有西土”为号召,得到党项部族的接济与支持,在夏州以北的黄羊坪重整旗鼓,图谋东山再起。
雍熙二年(),李继迁到银州,诈降于宋都巡检使曹光实,曹光实贪功心切,出城受降,在葭芦川遭伏杀。李继迁于是打着曹光实的旗号占领了银州城。之后李继迁多次对宋作战,一再受挫,被迫放弃银州城。次年,李继迁归附辽朝,成了辽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还与辽通婚,到淳化元年()又成了辽封的夏国王。宋朝采取以夷制夷的对策,重新授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名赵保忠,派他镇守夏州,对付李继迁。不料李继迁暗中通好李继捧,淳化二年()攻占了银、绥二州,并让李继捧为他请封讨赏,宋朝不得已授予银州观察使,赐名赵保吉。接着李继迁拉拢李继捧归附辽朝,辽封李继捧为西平王,并再次进攻宋朝庆、原、环等州。淳化五年(),宋朝派李继隆讨伐李继迁,李继捧将这一情报告知李继迁,李继迁反而火并了李继捧部众,并夺其物资,李继捧大败,被囚回开封。
但李继迁在宋军的打击下再次避居沙漠后,继续进攻宋朝,抢劫宋军粮草。至道二年(),李继迁截获宋军运往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的40万石粮草,进围灵州,赵光义派五路大军增援,李继迁以迂回战术对付宋军,宋军无功而返。至道三年(),李继迁表示向宋臣服并再次索要夏州,这时赵恒刚刚继位,无暇应付西夏战事,便授李继迁夏州剌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这样,李继迁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恢复了党项李氏的“故土”。咸平五年(),李继迁在辽朝的支持下,攻占了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次年,李继迁从夏州迁居西平府,并试图攻取吐蕃六谷部酋长潘罗支控制的西凉(今甘肃武威),潘罗支诈降伏袭李继迁,李继迁中箭而归。
宋夏关系的转折点景德元年(),李继迁死,其子李德明继位。这一年正好辽宋订立“澶渊之盟”,辽宋关系缓和,李德明便向宋朝请和。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景德三年()李德明与宋朝终于议和,宋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并赠送了大量的物资。在李德明统治西夏的近30年中,基本上与宋朝保持了和平相处的关系,这样,李德明便把精力用于夺取吐蕃控制的西凉和回鹘控制的甘州(今甘肃张掖)。经过反复争夺,由李德明的儿子元昊于天圣六年()和明道元年()占据了甘州和凉州。李德明早就开始为西夏建国作准备了,他同时臣服于辽、宋两国,辽、宋为拉拢李德明,相继封其为夏国王和夏王。大中祥符九年(),李德明追尊其父李继迁为皇帝,天禧四年()在灵州怀远镇(今银川)修建都城,改名兴州。
明道元年(),李德明死,其子元昊继位。元昊继续与回鹘作战,到景柘三年(),攻占了瓜、沙、肃三州,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同时不断侵扰宋朝边境。景柘五年(夏大庆二年,)十月十一日,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元昊希望宋朝承认他称帝的既成事实,但这种行为激怒了宋朝。元昊得不到宋朝的承认,决定用战争来实现他的目标,于是从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向宋朝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
宋夏战争全面爆发康定元年()初,元昊进逼延州,宋刘平、石元孙等军从庆州来援,元昊于三川口诈降伏袭,大败刘平、石元孙军。继而猛攻延州七日,遇大雪,又恐后路被切断,才解围撤军。
三川口之败,震惊宋廷朝野。宋朝调整了西北的统帅,任命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泾州,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对夏作战,韩琦主张主动进攻,根除隐患;范仲淹估计宋军实力不足,主张坚壁清野,固守抗敌。
庆历元年(),宋朝还没决定采取哪种策略,元昊已发动第二次进攻,举10万大军进军渭州。韩琦命任福、桑怿率部迎击。
元昊诈败以诱敌深入,宋军追至好水川才知中计,但为时已晚,经激战,任福、桑怿力战而死。
好水川之败使范仲淹防守与议和的策略逐渐清晰,但朝中反对议和之声仍很激烈。
庆历二年,元昊再次兴兵,进攻镇戎军。宋知渭州王沿派葛怀敏迎敌,再中元吴诱敌深入之计,在定川砦为西夏军包围,水源又被夏军切断,只得冒险突围,被元昊伏兵围歼,全军覆没。元昊继续进逼渭州城,王沿无兵可守,只得布疑兵阵、使空城计,元昊放弃攻打渭州,纵军大肆抢掠七百里而归。
定川砦之败,使宋朝决定采用范仲淹的防守与议和策略,派韩琦与范仲淹等人部署宋夏防线,在宋夏边境的要冲之地修城筑砦、构建牢固的军事据点,并训练当地亦兵亦民的乡兵、蕃兵和弓箭手对付西夏军队的侵扰。
宋夏和议,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正式形成同时,宋朝开始谋求与西夏的议和。
由于西夏国力有限,经不起长期战争,加上议和会给西夏带来丰厚的物质利益,元昊立即响应了宋朝的议和主张。庆历四年(),宋夏达成协议:元吴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夏国实际政治独立;宋朝每年给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每年还要给夏国节日与生日礼物银2万两,银器2千两,绢、帛、衣2.3万匹,茶1万斤;两国恢复贸易往来。
正当宋夏交战之时,支持西夏的辽朝趁机敲诈宋朝,以西夏保护国自居,于庆历二年()正月派使臣质问宋对西夏的战事,勒索关南之地,并威胁将兴兵伐宋。同年九月,宋朝答应在澶渊之盟所定之外每年增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其中一半用以替代关南租赋,一半用以答谢辽朝对西夏的约束。这样,辽朝破坏了与西夏的联盟,虽不费一兵一卒从宋朝得到了好处,却引来辽夏关系的恶化。元昊对辽朝的出卖行为十分不满,后来又发生了辽朝境内党项族部投附西夏的事件,辽夏联盟破裂。元昊为防止宋辽联合而匆忙向宋称臣,于是才达成了宋夏和约。
不久,辽举10万大军进攻西夏,渡黄河,在贺兰山北与元昊军激战。西夏军队难于抵挡,元昊连连退兵,坚壁清野,伺机反攻,最后重创辽军。战败辽军后,元昊立即与辽议和,缓和夏辽矛盾。这样,宋、辽、夏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