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款识鉴定明代瓷器,明代瓷器款识特

明代

明代共传十六帝,并非所有在位的皇帝都烧造过官窑瓷器。综合近年来国内外传世的实物来看,明早期“建文”“洪熙”,明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明晚期“泰昌”等,至今尚未发现这些年号款的官窑瓷器真品。现今见有这些年号款的瓷器多属仿品,要慎重研究,结合明代瓷器的特点进行判断。如“大明建文年制”款青花釉里红龙纹盘、“大明洪熙年制”款青花缠枝花纹花口盘、“大明正统年制”款青花人物纹罐等,这几例稀有年号款的瓷器与明早期青花器的胎。

这几例稀有年号款的瓷器与明早期青花器的胎、釉、青花发色相比,差别都比较大,应是现代臆造品。

仿品

明洪武朝官窑瓷器的年号款问题

洪武”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年号。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70余件明洪武青花瓷器和釉里红瓷器,没有一件带有洪武官窑款,可见当今有无“洪武”官窑年款已成为鉴定要点。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

凡是带有洪武款识者,一定要结合胎釉、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洪武瓷器的市场价值很高,在仿古瓷中书写洪武款识的瓷器较为多见。如仿品“洪武六年”款釉里红松竹梅玉壶春瓶,与真品的胎釉、造型、纹饰等方面相比差别较大。

新仿明洪武釉里红松竹梅玉壶春瓶

明永乐朝官窑瓷器的年号款问题

“永乐”为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景德镇御窑厂这一时期烧造的御用瓷器在官窑款识方面较为独特。永乐青花瓷器一般是没有官窑款识的。目前仅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内心有书“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这是唯一一类带有款识的永乐青花瓷器。

青花压手杯(花心)

现代仿品中,仿“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的青花瓷器较为多见,器型有瓶、罐、盘、碗各类,伪款一般都用青花书写在器物的底部,有的是在瓶肩用青花横书“永乐年制”篆书款,外围单方框或双方框;有的是在器底绘一青花火珠纹,伪款写于火珠纹中心。

新仿明永乐青花玉壶春瓶(底)

从传世品来看,在永乐白釉或红釉瓷器的胎体上还有刻划和模印的釉下暗款,均为“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字体笔道浑厚圆润,结构严谨,多在甜白釉瓷器和红釉瓷器的釉下显现。

明永乐红釉高足碗

市面上常见一种所谓的甜白釉暗花薄胎瓷器,多刻云龙纹、云凤纹,器底刻“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也有暗刻“天”字者)。这种白釉薄胎瓷器胎体极薄,犹如半脱胎,比明永乐甜白釉器、明成化斗彩器、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的胎还要薄,胎质细白,用光源透视花纹非常清晰,有不少藏家将此类器物误认为是明永乐甜白釉器,这是非常错误的。

明代永乐、宣德、成化三朝官窑瓷器久负盛名,是历代仿品的仿制重点。

宣德青花瓷器有几个显著特点,其中较为突出的有:1.纹饰所用青花料为“苏麻离青”,俗称“苏料”,呈色蓝艳并有黑褐色斑点;

2.釉面有桔皮纹,俗称“桔皮棕眼”;

3.纹饰绘画粗重豪放,遒劲有力;

4.款识书写古拙劲道,六个楷字大小不一,颜色深浅不一,其笔意令后世无法仿写。

正德仿宣德

正德青花的特点是:1.青花用料为采用产自江西上高县的石子青,又叫无名子。色泽青中偏灰,不如宣德朝的浓翠。虽不浓重,但发色很稳定,正德晚期改用回青,发色浓艳,与之后的嘉靖青花相仿;

明正德仿宣德款青花缠枝花卉纹盘

2.釉面无桔皮纹,较光润;

3.款识结构较为松散,字体也较轻。

左宣德,右正德

以上就是明代瓷器的款识特征了,下期笔者会写关于清代的款识特征,希望大家收藏起来以免找不到了。笔者会不定期发布一些关于收藏鉴定的经验,希望各位藏友们多多交流。让手中的藏品能够让更多人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4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