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各庄镇东白岩郎窑红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红色是华夏民族文化流传下来的喜庆吉祥颜色,中国人素以红色代表吉祥、富贵。其中,有一种红更是别具特色,这种红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狂热追捧,甚至还流传出“家有郎红,辈辈不穷”的说法。这就是瓷器神品郎窑红。

中国是瓷器的原产地,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可见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历史上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都以以产地命名。以工匠或督陶官姓氏命名的瓷窑和瓷釉色彩的,郎窑和郎窑红是唯一的一个。郎窑红釉是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年)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他自建窑口,自请专家技师,自费研发传统工艺并加以改良,康熙皇帝御封为“郎窑”,出品的红釉瓷器最为著名,它是在模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称“牛血红”。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以上的高温还原焰焙烧而成。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标要求很高,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所以郎窑红釉瓷器在当时就很名贵。郎廷极历数百窑失意,终于捧得一体通红瓷器,其“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世人惊艳之余念其功绩,便以其姓氏名义加以称誉,史称“郎窑红”。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郎窑瓷器

东白岩村“郎家园”

造瓷大师郎廷极死后就葬在今巨各庄镇东白岩村南“郎家祖坟”中。郎廷极曾任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和淮阳漕运总督,官居一品大员。郎廷极隶汉军镶黄旗,祖籍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郎姓得姓初祖为山东郎城(今鱼台)汉族,明初郎家先祖随山东班军调防密云守边,户籍为密云中卫籍。嘉靖年间郎玉任墙子路游击将军,后调关外广宁卫,遂在关外安家。第四代郎明忠为李成梁部辽东中路副总兵,与清军作战中殉国。至六世郎熙载降清,与范文程等编入汉军镶黄旗。熙载弟郎永清等率子侄随龙入关。后郎永清累迁山东巡抚。第七代郎廷佐为第一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郎廷弼为福建总督;郎廷极为淮阳漕运总督;郎廷枢任广东布政使;郎廷栋任湖南按察使等,成为清朝汉军中名宦巨族。多为地方大员挂各部侍郎或尚书官衔,时人称为“一窠郎”。

清初八旗圈地,密云90%的土地被镶黄旗(包括蒙汉镶黄旗)圈占,郎家以随龙和平叛之功,再加之先祖驻防密云,因此圈占了东白岩附近潮河两岸的土地几十顷,在东白岩设立庄头放地收租,建有占地几十亩的郎家庄院。郎家人清明或夏天都回东白岩上坟或游玩,平时有郎姓家人驻东白岩村郎家园。郎家开府在北京,田产在东白岩,应该算我们巨各庄的“半个老乡”。

郎家坟在今密三路路南、东白岩搭梁沟村口路边的山脚下。解放初期还能见到三座大宝顶。现东白岩的魏家曾是郎家的看坟户。因为原著民觉得“郎”不吉利,加之原来住在村里的朱姓人家越来越不好混,认为是狼吃猪所致。因此村内任姓老户也觉得不好,于是悄悄把郎家坟东多米的小山改名“山枪子”。人拿枪就不怕狼了,这样郎家也就越来越不行了,民国后仅有的一家郎姓最终也搬走了。后来郎家祖宅变成了小学校,即今天的东白岩小学。

东白岩村郎家庄园、郎家坟位置

郎家和范家同属汉军镶黄旗,关系良好,康熙年间兵部尚书范承勋曾为郎廷极的上级,极力推荐郎廷极为两江总督,范承勋庄园和坟地在密云青甸,范、郎两家经常在密云青甸和东白岩相聚。还有一层关系,郎廷极的夫人姓孙,是广宁同乡甘肃提督孙思克的长女,而密云古北口直隶提督马进良曾是孙思克的部将,情同父子。马进良尊称孙夫人为“大小姐”。郎家在密云也得到马提督的特别照顾。

郎廷极墓志铭载其葬在“密云某山故垄”,故垄即祖坟的意思,这就说明东白岩村是郎家祖坟所在地。雍正《密云县志》记载:郎总漕墓在县东北崖(白岩),兵部右侍郎,淮阳漕运总督,谥号温勤。查《清史稿》“温勤”为康熙给郎廷极的谥号。所以东白岩“大官坟”为江西巡抚、两江总督、淮阳漕运总督郎廷极墓无疑。还有一点此郎非彼郎。檀营东边也有一个“郎家坟”,那是檀营满八旗“钮钴禄氏”的墓地。和这个东白岩的汉八旗郎姓无关。

郎廷极墓志铭“葬于密云某山故垄”清雍正《密云县志》记载

清官才子郎廷极

郎廷极19岁便以门荫授江宁府同知(五品),得到总督于成龙的欣赏。郎廷极是天生的艺术天才,能诗工书画,酷爱收藏鉴赏,迁云南顺宁知府、天津盐运使、山东监察御史、浙江布政使,康熙四十二年()擢江西巡抚后兼任两江总督。康熙五十一年()调任淮阳漕运总督。两年后病死在任上。他是一位好官、清官,在江西任职8年,倡修白鹿洞书院、重修滕王阁,亲自到一线指挥水、旱救灾,政绩卓然,深受百姓爱戴。其为官经历在史书上记载不多,倒是为官时的副业,兼职江西景德镇督陶官,开设半官方窑口“郎窑”,烧制瓷器使其青史留名。康熙皇帝御赐郎廷极“纯一堂”和“布泽江西”匾额,荣极一时。“纯一堂”落款也经常出现在郎窑瓷器上,成为郎窑瓷器的显著的商标落款。

清代画家吕学作郎廷极画像

郎廷极在江西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八年间倾其家财组建制瓷专业队伍,在铜着色、烧制温度、颜料配比等进行反复尝试,烧制出足可乱真的宣德红釉、青花、郎窑绿、五彩杯等瓷器,据说还有繁杂的祭祀窑神仪式,往往郎督亲自主持,取得重大成功。久之即以郎督为神。康熙52年皇帝60大寿,郎廷极不仅奉上郎窑红,一尊万寿青花尊更是赢得满堂彩。

更为珍贵的郎窑绿

康熙60大寿郎窑青花万寿尊(拍价价值万)

情归东白岩

郎廷极除了喜好书画和收藏之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喝酒和研究酒,为此他还撰写了《胜饮歌》和《胜饮篇》等书籍。在书籍中,他详细列举了酒筹、酒令和酒相关的玩法,并提出了适合人们饮酒的二十八个良辰美景,其中就包括了我们所熟悉的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此他在郎窑中还为康熙皇帝专门烧制了十二月花神酒杯。融诗、书、画、印、彩釉于一身,极其珍贵,价值不菲。

而康熙皇帝喜欢的法国红酒也是由郎廷极首次奉献。康熙四十八年三月,郎廷极上呈法国传教士殷弘绪所赠葡萄酒,大获康熙皇帝欢心。之后几年郎廷极又先后送康熙皇帝西洋葡萄酒多瓶,自此康熙皇帝一发不可收。竟下圣旨要求郎廷极有红酒即刻送京,从而掀起西洋红酒热潮。

殷弘绪(—),法国名佩里·昂特雷科莱。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教士,于康熙三十八年()受法国耶稣会委派来华,传教的同时刺探中国的物质文化状况。于康熙四十二年抵江西传教,通过馈赠红酒结识了巡抚郎廷极,郎廷极嗜红酒如命,加之殷弘绪以西药治愈当时在景德镇流行的疫情,深得郎廷极和老百姓的信任。殷弘绪得以在景德镇御窑厂等地自由穿梭,秘密记录郎窑的制瓷核心技术:瓷石+高岭土二元配方的奥秘,并记录成册连同高岭土样本先后两次寄回法国,立刻引起轰动。法王路易十四颇为重视,在法国鲁昂工坊、那维尔工坊大量仿制中国青花瓷器,取得重大成功,自此制瓷技术传入西方。同时经殷红绪西洋的珐琅工艺、玻璃制品以及数学、天文等也陆续传入中国,促进了之后中国珐琅工艺的改进。极大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客观上壮大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左图:清乾隆粉青釉花鸟双耳瓶右图:法国仿乾隆款粉青釉金边花瓶

相传郎廷极爱屋及乌命窑工烧造“红酒”色瓷器,多次试烧,瓷器釉色未如其愿,郎廷极一怒之下,将法国红酒注入釉水之中,结果奇迹出现了,用这种釉水上釉烧制的瓷器,色彩深红浓郁,有如陈年红酒之色。郎廷极甚为满意,并进献康熙皇帝御赏,深得康熙嘉许。这就是深受收藏家追捧的郎窑红中“玫瑰红”瓷器的来历。

郎廷极有一个理想,就是退职之后在密云自家庄园请殷红绪建一个红酒厂,自己建一个瓷器窑。据说他还真把殷弘绪及景德镇郎窑的大把头请到东白岩村。大把头查看了村北的白石嵲子的岩石(石英石矿),确定就是高岭土的一种,完全可以烧制青花瓷器,能不能烧出郎窑红还要试验。殷弘绪觉得潮河河谷与法国纬度差不多,土质、气候栽培法国优质葡萄树也没有问题,只要能产出好葡萄,建酒厂也不会有问题。正当付诸行动之际,可惜郎总督却积劳成疾死于扬州漕运总督府,享年53岁。

天下最肥的总督和瓷器官窑老板竟无钱治丧,靠殷弘绪等朋友接济才勉强将棺椁运回北京。按当时规矩外丧不许进家,康熙特批灵柩进北京城。并御赐官葬于密云东白岩祖宅。家人将他葬在东白岩村的墓地,正是他准备建葡萄酒厂和瓷窑的地方。有礼部批金丝楠木棺椁及郎窑瓷器、法国红酒陪葬。据说乾隆初年殷弘绪还来东白岩祭奠过郎廷极。东白岩村两次留下法国人的足迹。

年平坟,村民只知楠木棺椁是宝贝,却把价值高于金丝楠木百倍的郎红瓷器砸碎当垃圾倾倒潮河中。魏家后人说家里还真有过一支老辈传下来的青花瓶,说是大官老爷生前给的,可惜文革后期10块钱给卖了。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年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中国华侨首富张弼士应邀出席法国领事馆的一个酒会,喝到法国纯正葡萄酒赞不绝口,法国领事说他到过中国烟台,那里漫山遍野长着野生葡萄,简单榨汁后口味相当不错,有机会一定到烟台开个葡萄酒公司。还说自己的先辈殷弘绪就埋在北京,有机会也要到中国祭奠先人。张弼士将此事默记心中。20年后的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建了张裕红酒公司。

又过了一百多年,年张裕集团投资7亿元在东白岩村南建成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酒庄占地1亩,拥有专属葡萄园亩。这个酒庄就在郎家坟的旁边。

东白岩爱斐堡国际酒庄

更为巧合的是,张裕爱斐堡酒庄的第一任庄主是法国葡萄酒大师罗伯特﹒丁洛特,他说“这里位于密云生态涵养区,风土堪比波尔多左岸地区,砂砾结构土质排水性佳、通透性好,葡萄树根系可深扎5米以上,保证葡萄充分汲取土地深层的微量矿物养分,最终酿造出味道纯正、回味悠长的好酒,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据说他也是殷弘绪的后人。

岁月轮转,情怀依旧。如今的东白岩村,林木叠翠,溪流清澈;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乡间村野,物阜民丰。村里正在策划建设乡情村史馆,大量的村史资料正在努力挖掘中。“郎总督”的故事只是万花园中绚丽的一朵小花。东白岩村民们逐梦追跑、奋发有为,伴随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一幅大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文:韩志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42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