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小传醉翁之意不在酒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大家好,我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生于四川绵阳(绵州),祖籍江西吉安永丰县(吉州庐陵永丰),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就出自我手,我和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年8月1日(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我出生于四川绵阳,当时家父欧阳观是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属于老来得子。年(大中祥符三年)年仅四岁的我就失去了父亲,只能和母亲前往随州投奔我的叔叔欧阳晔。他在随州任推官二十五年,为人正直,尤以廉洁自恃,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叔叔家并不是很有钱,但我母亲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知书识理,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芦杆当笔,在沙地上教我写字(画荻教子),总算让我接受到了教育。画荻教子我十岁的时候,在随州大家李氏家中得到了六卷韩愈先生的《昌黎先生文集》,我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我后来的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我的科举之路挺不顺的,年(仁宗天圣元年)我应试未中,26年(天圣四年)再一次落榜。22岁的时候,我跟随知汉阳军的胥偃前往京师,29年(天圣七年)春,由胥偃保举,我就试于开封府国子监,秋天,我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30年(天圣八年)我参加殿试,排第十四,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当时主考官晏殊前辈回忆,我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我虽然没考中状元,但我的名次还不错,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在我们当时有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我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女婿。年(天圣九年)三月,我抵达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同年,在东武县迎娶妻子胥氏。我当时的上司是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他厚待我们这些青年才俊,很少让我们这些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我们吃喝玩乐。我们呢,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流行骈文,是一种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我们不满于骈文的卑靡拘谨,凭借自己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的文风,推行“古文”。在钱惟演大人的支持下,我们有很充足的时间去创作。洛阳牡丹记(摘录)后来,钱大人政治失意,离开了洛阳,由王曙接任,他对待下属很严格,不满于我们这些人的散漫。有一天,王曙把我们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我们说:“你们看寇莱公(寇凖)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我反驳:“寇莱公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王曙听后,默然无语。年(景祐元年),王大人去世,我被召试学士院,授官宣德郎,回京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仁宗时期,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年(景祐三年),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我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而我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去湖北宜昌当县令(夷陵县令)。年(康定元年),我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奉命知谏院。年(庆历三年),我出任右正言、知制诰。当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我也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欧阳修年(庆历四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我上书分辩,也被贬知安徽滁州(滁州),后又改知扬州、安徽阜阳(颍州)、今河南商丘(应天府)等地。我的《醉翁亭记》就是我在滁州做官时写的,当时我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使得官民称便,在这样的方针下,滁州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年(皇祐元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年(至和元年),我又遭到诬陷被贬,还没走就被仁宗留了下来,以翰林学士留朝,开始修撰史书。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就是《新五代史》)。年(嘉祐二年),我担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一次考试的时候,我看到一份挺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我估摸着是我学生曾巩写的,这种文风必须得鼓励啊,但他毕竟是“自己人”,让他当第一不太合适,就给了他第二,结果卷子拆封以后发现是苏轼的(没想到吧,我们当时也是密封改卷),和苏轼一块被录取的还有他弟弟苏辙。年(嘉祐三年),我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年(嘉祐五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年(治平二年),我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得允准。唐宋八大家年(熙宁三年),除任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辞不受,改知河南汝南县(蔡州)。此年改号“六一居士”。年(熙宁四年),我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安徽阜阳(颍州)。年9月22日(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我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太子太师。年(熙宁七年),获赐谥号“文忠”。年(熙宁八年)九月,我被安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年(元丰三年),特赠太尉。年(元丰八年),加赠太师,追封康国公。绍圣三年年(绍圣三年),再追封兖国公。年(崇宁三年),改封秦国公。年(政和三年),改封楚国公。除了散文,我的诗词也很能拿得出手,我对词作也有所革新。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在诗的方面,我重视韩愈诗歌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相对于西昆诗人的主张,我的诗论无疑含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除了这些我在经学、史学、农学、谱学方面也有不小的影响,像《集古录跋尾》、《新唐书》、《五代史记》、《洛阳牡丹记》、《欧阳氏谱图序》都是我所写的。醉翁亭最后,我给大家带来了我那篇最出名的《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感谢大家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34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