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僧璨
第三十祖僧璨专家者。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衣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属后周武帝幻灭佛法。师往还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能干知者。至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师曰:“愿僧人慈祥,乞与开脱法门。”师曰:“谁缚汝。”曰:“无人缚。”师曰:“何更求开脱乎。”信于言下大悟。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戒,抚养尤谨。
师屡试以玄微,知其缘熟。乃付衣法偈曰:“华种虽因地,従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师又曰:“昔可专家付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三十年方终。今吾得汝,何滞此乎。”即适罗浮山,闲逸二载。却旋旧址逾月。士民奔趋,大设檀供。师为四众广宣心要讫。于法会大树下合掌立终。即隋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十月十五日也。唐玄宗谥鉴智禅师觉寂之塔。至皇宋景德元年甲辰岁。凡四百载矣。
初唐河南尹李常。素仰祖风,深得玄旨。天宝乙酉岁,遇荷泽神会。问曰:“三祖专家葬在那处。或闻入罗浮不回。或说终究山谷。未知孰是。”会曰:“璨专家自罗浮归山谷。得月余方示灭。今舒州见有三祖墓。常未之信也。”常谪为舒州别驾。因问询山谷寺众僧曰:“闻寺后有三祖墓是不是。”时上座慧观对曰:“有之。”常怅然与寮佐同往瞻礼。又启圹取真仪阇维之。得五色舍利三百粒。以百粒出己俸建塔焉。百粒寄荷泽神会,以征弁言。百粒随身。后于洛中私第设斋以庆之。
时有西域三藏犍那等在会中。常问三藏。天竺禅门祖师几何。犍那答曰:“自迦叶至般若多罗,有二十七祖。若叙师子尊者傍出达磨达。四世二十二人。总有肆拾玖祖。若従七佛至此璨专家。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常又问会中耆德曰:“尝见祖图,或引五十余祖。至于支派差殊,系族未必。或但有虚名者。以作甚验。”时有智本禅师者。六祖门人也。答曰:“斯乃后魏初佛法沦替。有僧人昙曜。于纷纷中以素绢单录。得诸祖名字或忘失顺序。藏衣领中,隐于山洞。经三十五载,至文成帝登位。法门复兴。昙曜名行俱崇,遂为僧统。乃集诸僧人重议结集。目为付法藏传。此间小有差互。即昙曜缮写时,怖惧而至。又经一十三年。帝令国子博士黄元真。与北天竺三藏佛陀扇多吉弗烟等。重究梵文,鉴别目标。次叙师承,得无纰缪也。”
○卷三·道信
第三十一祖道信专家者。姓司马氏。世居河内。后徙于蕲州之广济县。师生而超异。幼慕空宗诸开脱门,犹如宿习。既嗣祖风,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仅六十年。隋大业十三载。领徒众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惶怖。师愍之,教令念摩诃般若。时贼众望雉堞间,倘有神兵。乃相谓曰:“城内必有异人,不行攻矣。”稍微引去。
唐武德甲申岁。师却返蕲春,住破头山。学侣云臻。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赤子。骨相奇秀,异乎常童。师问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师曰:“是何姓。”答曰:“是佛性。”师曰:“汝无性耶。”答曰:“性空故。”师默识其法器。即俾侍役至其家。于父母所乞令出家。父母以宿理由,殊无难色。遂舍为学生。以致付法传衣偈曰:“华种有素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信合,当生生不生。”遂以学生委之。
一日告众曰:“吾武德中游庐山。登至极望破头山。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汝等会否。”众皆沉默。忍曰:“莫是僧人他后横出一枝佛法否?”师曰:“善。”后贞观癸卯岁。太宗向师道味,欲瞻风彩。诏赴京城上表谦谢。先后三返,竟以疾辞。第四度命使曰:“倘若不起,即取首来。”使至山谕旨。师乃引颈就刃神情仿佛。使异之回以状闻。帝弥加叹慕。就赐珍缯以遂其志。迄高宗永徽辛亥岁。闰玄月四日,忽垂诫门人曰:“总共诸法悉皆开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他日。”言讫,安坐而逝。寿七十有二塔于本山。来岁四月八日。塔户无端自开。仪相如生。而后门人不敢复闭。代宗谥大医禅师慈云之塔。自圆寂至皇宋景德元年甲辰。凡三百五十六载。
愿总共弘法善事回向:
贯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总共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善事力,普愿消除总共罪障,福慧具足,常得愉逸,无诸病苦。欲造孽法,皆悉不行。所修善业,皆速成效。合上总共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轨。家门清吉,身心健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战争永息,谦逊兴行,群众愉逸,天下稳定。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世下世摆脱总共外道天魔之缠缚,世世代代永离恶道,离总共苦得到底乐,得遇佛菩萨、处死、清静善学问,临终无总共阻滞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到底完美之佛果。
点击赏玩原文,赶赴古刹首页,网上礼佛/培福。预览时标签不行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