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从明清开始被竞相收藏和追捧专家辨析高

北京扁平疣医院哪个好 http://m.39.net/pf/a_8812972.html

■清乾隆,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高11.7厘米,故宫藏。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品看,乾隆时期仿定窑白瓷,主要仿其釉色,而造型和纹饰均保留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种式样的香炉盛行于乾隆时期,除白瓷制品外,尚见有玉、珐琅、玻璃质等,多与瓶、盒等成套使用。

■金代井陉窑凤穿花纹印花盘模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唐代白釉塔式罐临城县文物保管所藏

■宋代磁州窑白釉划花碗沧州市文物局藏

■唐巩义窑白釉蓝彩碗河南省巩义市黄冶窑址出土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印龙纹菱口碗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窖藏出土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藏

■北宋介休窑白釉镂空熏炉山西博物院藏

■宋代德化窑青白釉瓜棱四系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藏

■收藏周刊记者潘玮倩

定窑自中晚唐时期创烧,至蒙元时期逐渐走向衰落,至今已逾千年。窑火兴盛时,定窑与其他诸多窑场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竞相模仿。元代乃至明清时期,定窑虽窑火已熄,但其作为宋代名窑之一,却为当时文人士大夫乃至统治阶层所追捧,包括御窑厂在内的官窑和民间窑场均有仿制。民国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文物收藏的热潮,定窑亦逐渐恢复了古代制作工艺,定窑的仿制亦进入新的阶段。

年6月21日,河北省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杨杰,在南越王博物院进行了一场公开讲座,介绍了定窑与其他窑场互相模仿的历史期段和仿制特征,并重点对当下定窑仿品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

杨杰介绍,进入元代,至明代初期,定窑烧造精细白瓷已经停了百余年。但是在元人尚白的影响下,北方诸如霍州窑、南方诸如景德镇窑各地烧造白瓷的窑场却凸现出来。而这些窑场根据目前存世一些文献可知,亦有可能烧造仿定器。

“明代中期到清代中后期,这一时期定窑作为前朝古物,在清赏古物的活动中已经成为上层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竞相收藏和追捧的对象,关于定窑的记录文献在明清时期也纷繁众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多为后世文献所引用。这一时期文献中多为翻抄宋元时期的文献记载,有些文献甚至多为道听途说之产物,可信度随着时间逐渐降低。”他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于定窑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定窑器物的命名莫衷一是,以传世实物为例,对于定窑、土定、粉定、新定、仿定的判定千差万别,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特设‘仿古作’,比之明代,瓷器仿古之风更甚,范围包括宋代五大名窑及明代各朝的瓷器。部分仿品因按宫廷旧藏原样仿制,以至于真伪难辨,官方控制的御窑厂和民间窑场均有仿定窑器物出现,但据文献和实物观察,仿制均只仿其意,不仿其形。”

杨杰介绍,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仿古之风愈演愈烈。“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民国瓷器,几乎都有仿制,而且新仿的品种不断增多,防不胜防。仿品水平参差,水平低的较易识别;部分按真品实物由仿古高手仿制的‘高仿品’,无论造型、纹饰、手感轻重等都与真品极为相似,再加上人为刻意的做旧,几可乱真。”

重点

高仿定窑与古定窑的区别

杨杰指出,高仿定窑大体而言,胎土淘洗不纯净,杂质较多,或由于掺入南方瓷土原因,导致硅含量增加,胎体过于洁白莹润。大部分陈腐程度不够,导致胎体容易发生开裂等现象。造假者虽部分经过美术训练,但应付定窑刻花时或过于追求流畅程度忽视瑕疵细节,或刻花转角、单双用刀等细节失之毫厘。新仿定窑印花器物,由于模具使用胎土硬度问题,导致部分模印细节模糊交代不清,或过分追求线条凸起程度,忽视了视觉感官,造成生硬之嫌。

近些年高仿定瓷使用本地单一配方、模仿古陶车拉坯转速成型,不管是胎体纯净度、成型厚度、拉坯成型的旋痕细节比较到位,需配合器物修足垫烧痕迹,釉色质感,以及造型出线细节进行综合判断。这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走出书本文字,大量接触古代定瓷标本,方可判定不失千里。

链接

中国古代白瓷窑口(部分)

定窑与其他窑场的技术交流和相互影响,是长期以来学界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51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