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渊大战40万辽兵深入宋境20万宋军却袖

檀渊之战,在说到这场战役的时候,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疑惑,檀州城位于宋朝腹地,战争从九月份开始打响,十二月结束,中间僵持了一个月,也就是说辽军从边境到檀州城只用了不到一个月,这在古代来说可是非常神速的,难道宋军真的就是史书上说的那么无能,装备全是神装,就是打不赢战争么?实则不然,当时宋朝建立没有多久,军事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就算不如辽军,但是也不是那种一触即溃的货色。两国军力对比辽国是北方草原人建立的国家,既然是草原,那马肯定是少不了的,所以多为骑兵部队。并且辽国也实现了汉化,因此萧太后下令全国的青壮年全部到官府报道,准备堵上国运发动一场旷世之战,争取打垮宋王朝。于是萧太后,辽圣宗亲自率30多万军南下,辽军不带粮草,缺粮的就是掠夺。宋朝正处于宋真宗景德元年,此时的国力也在渐渐上升,其中的禁军数量常年为40万左右,这个时候的禁军作战能力是非常强的,在前线部署的军队数量就是超过了40万,除了拱卫京师十万可以说全部出动了,而且宋军的运粮民夫都多达办万之中众。从兵力上来看,两军相差不大,但是辽国统治者用兵敢于冒险,并且辽军骑兵众多,机动能力强,于是就直接绕开了宋军防守严密的城池,直接深入腹地,威逼宋朝都城开封城下,可谓是胆大如虎!辽军为何这么冒险当时的辽军主帅是萧达凛,是一员有勇有谋的大将,并且辽国拥有大量的骑兵部队,骑兵在古代就是实力的象征,宋军的杨业,也就是宋朝的杨家将,就是他一手挫败的。当时宋朝却重文轻武,导致宋军将领之间青黄不接,虽然禁军的装备比较强悍,但是也是只能用于守城之用。并且在早年宋太宗北伐的时候两次遭遇失败,养马地没有抢夺回来,骑兵也就成为了梦想,从此只能用步兵刚人家的辽军铁骑。这个时候宋军没有出现能与萧达凛抗衡的将领,本来老将军李继隆还能够再打一仗,但是老李在曾经的宋真宗即位的问题上站错了队伍,被宋真宗直接就给晾一边了。于是真宗皇帝就选择了早年作战非常勇猛的傅潜作为主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曾经很拼命的大将军被辽军打怕了,现在已经沦落为了胆小鬼。拥有20多万的主力部队,却一点都不敢堵截一下辽军,如果宋军前后一堵,在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那么近40万的辽军在宋朝腹地就成为了无根浮萍,因为他们不善攻坚战,宋军的防守利器更是众多。而萧达凛眼光独到,直接就看中了宋军这一个致命的缺点,率领辽军主力直接打到了檀州城下。还有就是因为萧达凛还有萧太后的密旨:如果事不可行,那就议和,迫使宋军签订城下之盟!所以说这也不单单是一次简单的冒险活动,更是辽国背后参谋部多方面的决策,也是一种赌博,不过他们赌对了,迫使宋军在檀州签下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辽军的战略意图很简单: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不过就议和,成功了南方无数资源,不成功还能议和,简直就是立于不败之地。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傅潜要是稍微那么激进一点,就不会有这么卑微的檀渊之盟。檀渊之役,这是宋辽之间最大一场规模战役,也是宋王朝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集团战争。当时的背景是辽国萧太后掌权,为了掠夺资源,在宋真宗景德元年九月份率领十万辽国铁骑南下,一路上攻无不克,直接打到了檀州城下。宋廷震动,在国内局势的逼迫下,真宗皇帝不得不开始御驾亲征,抵住了辽军进攻的步伐,最终迫使萧太后议和。从此两国人民迎来了一百多年的和平,但是宋王朝也带来一百多年的屈辱!总结自宋太宗开始北伐与辽国交手,一直追溯到宋真宗的景德元年,这一共25年当中双方阵亡了数十万将士。辽国的人口不如宋朝,所以根本消耗不起,这才有了檀渊之战,从此宋朝军队就更加的畏辽如虎,以至于一直被北方草原部落追着打,甚至于小小的西夏就敢过来欺负。这也是中原王朝的一大悲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3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