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寇准最佩服的人,宋代最有名的四大宰相

王旦(~),字子明,北宋大名府莘县(今山东莘县)人。北宋大臣。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真宗咸平时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三年拜丞相,监修《两朝国史》。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太宗、真宗时期内外政策的主要制订者之一,对北宋早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为当时宋代最有名的宰相。王旦出身仕宦大族,他的曾祖王言唐末为黎阳县令,祖父王彻官至左拾遗。其父王祐后汉后周之际以文名天下,北宋建立后曾任兵部侍郎、知制诰,为太祖、太宗时的名臣。王旦幼年沉默好学,文思极优,王祐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王旦于太平兴国五年(年)中进士,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今属湖南),多善政。改将作监丞。荆湖两路转运使赵昌言,吏多畏避。至平江,称其善政,以女妻之。任满,监潭州(今湖南长沙)银矿,知潭州。何承矩荐王旦为著作佐郎,预编《文苑英华》诗类,迁殿中丞,通判郑州。上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济贫弱,以塞兼并之路。再徙濠州(今安徽凤阳)通判。至道三年()三月,真宗继位,旦拜中书舍人。数月后,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咸平四年任参知政事。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南侵,旦随真宗亲征至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京师,突患暴疾,真宗命旦驰还,权东京守事。二年(),加尚书左丞。三年()二月,旦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修国史。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以旦为封禅大礼使、进中书侍郎、刑部尚书,筹备封禅事。十月,旦随真宗离京师赴泰山,封神礼毕返京,旦加官兵部尚书,百官升秩。王旦生性正直,素恶官僚投机钻营。他身为宰相,不少人想投靠在他的门下。王旦退朝后总是独坐一室,不管谁来他一概不见。但是,他非常爱惜人才,把培养优秀治国之才看作宰相的当然责任。只要他发现哪个人,才能出众,总是千方百计地爱护、推荐重用,而不管这个人是否听他的话。当时,寇准当枢密使,常常在真宗面前说王旦的坏话,而王旦人前人后总是称赞寇准。真宗问他这是为什么?王旦说,我当宰相久了,缺失之处肯定很多,寇准对陛下无所隐瞒,正是他的忠直之处。后来寇准因事免官,托人求王旦疏通复职。王旦对来人说:“将相有自己求得的么?”寇准因此更加恨他。不多日,寇准被任命为胜武军节度使,向真宗谢恩时,真宗才告诉他,是王旦推荐了他,寇准很是惭愧。寇准在节度使任上奢侈浮华,被人弹劾,王旦数次为他说情。王旦临终之时,真宗让他推荐堪为相者,王旦只推了寇准一个。准入谢时称“苟非陛下主张,臣安得有是令?”真宗告为王旦所荐,准愧叹对人曰:“王同年器识,非准可测!”旦为相久,有谤之者,旦认罪不辩,而对他人之过,虽皇帝盛怒,可辩者必辩,必得而后已。天禧三年(年),王旦病故。临终写下遗书,不许后代向朝廷提任何要求,告诫后代永保勤俭廉洁的家风。真宗亲临治丧哭奠,废朝三日。追赠他为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清,后来,配享真宗庙。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37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